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

歐洲銀行壓力測試結果

若歐洲經濟出現問題,銀行業倒閉將無可避免。


歐洲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 意大利西雅那銀行表現最差

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公布壓力測試結果,當中有51家歐元區銀行參與今次測試,以意大利西雅那銀行表現最差,在假設經濟陷入嚴重衰退3年的情境下,西雅那銀行一級資本比率降至負2.2%。另外,德國兩大銀行德意志銀行、德國商業銀行是在表現最差的12家銀行名單當中。

銀行業壓力測試未有設定通過的標準,主要是為歐盟監管機構在評估及支持銀行業穩定性時有共同的基礎。

歐洲央行指,壓力測試結果顯示銀行業彈性得到改善。英倫銀行亦指出,壓力測試結果反映英國銀行業在面對衝擊時具備彈性。

2016年7月30日星期六

留意意大利十月公投

意大利總理倫齊(Matteo Renzi)把個人政治前途押寶這次公投,若公投失敗,倫齊已承諾下台,民粹主義組織五星運動(Five Star Movement)或會推動意大利舉行脫歐公投。

擬歐派在歐洲多國掘起,意大利面對銀行危機及國債問題,留在歐元區未必能解決問題,脫歐是一個重生機會,但若成事對歐洲一體化傷害將很大,五星運動的支持度無疑是令人關注,當日英國脫歐所擔心的骨牌效應很大機會出現,而美國總統選舉若Donald Trump 勝出,則全球可能從回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作為工業出口大國,從回貿易保護主義將對中國以至亞洲影響很大。


英國脫歐還未了 意大利10月公投再釀風險

【新唐人2016年06月28日訊】意大利計劃10月舉行修憲公投,歐元智庫專家表示,如果總理倫齊失利,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或掌權,意大利脫離歐元區的公投將勢在難免,對歐盟及全球市場的衝擊將不容小覷,將釀成英國公投後的又一「地震」。

英國脫歐公投剛剛結束,產生的後效應正在全球發酵,英國《金融時報》與意大利《晚郵報》的專欄作家、歐元智庫(Euro Intelligence)經理沃爾夫岡·明肖(Wolfgang Munchau)發表新文章,提醒歐元區,更大的威脅來啦,那就是意大利在今年10月即將舉行的修憲公投。

明肖介紹,意大利10月舉行的公投將決定修憲和國會改革,如果中間偏左的總理倫齊輸掉公投,他將按之前承諾的辭職,改選後的意大利政府很可能會讓民粹主義政治組織「五星運動」掌權。

以「歐洲懷疑主義」、「民粹主義」、「環境保護主義」為核心的「五星運動」,今年6月在意大利地方選舉中大放異彩,拿下首都羅馬和大城市都靈的市長席位,相比之下,執政的民主黨卻表現不佳,顯示出意大利民眾對民主黨的執政不太滿意。

明肖表示,按照這一趨勢,倫齊的民主黨要想在公投中取勝,並不容易。但民主黨的失利,倫齊的辭職,會引發一連串高風險後響應,第一響就是疑歐派的聲浪將難以被抑制。

明肖認為,一旦五星運動在下一屆國會選舉中勝出,其很可能會促成意大利脫離歐元區的公投,而「意大利退出歐元區,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

未來風險如此凶險,明肖建議歐元區加強政治聯盟,其中包括建立「共同預算的財政聯盟」,設立「共同儲蓄保險的銀行聯盟」等。

明肖的分析正確嗎?他的建議可行嗎?歐元區領導人未來的策略將給出答案。

歐元區是28個歐盟國家中使用歐元的19個國家組成的同盟,這19個國家分別是:奧地利、比利時、塞浦路斯、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拉托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耳他、荷蘭、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和西班牙。

2016年7月27日星期三

各國銀行業危機

新一波金融銀機另一導火綫

各國銀行業壞帳充斥 另一波全球金融危機終將引爆

根據MarketWatch分析報導,全球銀行業都在進行高槓桿式操作,這會讓一點小小虧損,變得高倍數放大,因而將大幅浸蝕其資本,讓破產風險劇增。現在,一波新的全球金融危機可能正在開始,各國問題正一點一滴逐步累積之中。

在許多先進國家,銀行體系均與實質經濟大有關係。他們提供貸款,推升消費,投資與政府支出。一旦貸款供給中斷,將迅速導致經濟活動減緩。

歐洲銀行業持有的問題貸款約達1.2兆歐元。估計單單意大利銀行業壞帳即達3600億歐元,約為意大利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0%。意大利的壞帳約佔銀行體系貸款總額的15%。相形之下,在2008至09年銀行危機期間,美國銀行業的壞帳約佔貸款總額的5%。問題不在不動產泡沫,而在於成長緩慢,通貨緊縮,及缺少競爭力,歐元匯率高估則為根本元凶。

其他歐洲國家亦難全身而退。德國各自為政的銀行業脆弱不堪,自2008年危機以來,始終未能進行全面改革。德意志銀行股價大幅下挫。德國國有銀行Landesbanks的壞帳亦增加,獲利持續偏低。且歐洲銀行業也都不等程度地投資了意大利銀行與意大利公債。

在新興市場,壞帳問題亦四處蔓延。

中國官方壞帳低於貸款總額的2%,若包含「關注類貸款」,則壞帳約佔6%。關注類貸款係指目前有能力償還,但已有問題出現的貸款,如未按規定使用,缺乏監督等貸款。但獨立人士估計,中國問題貸款約佔貸款總額的15%至16%。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中國風險貸款達1.3兆美元,可能的損失約佔GDP的7%。但民間估計則達此一水平的二至三倍。

印度的不良貸款總額逾1500億美元,約佔其GDP的10%。家族集團貸款的槓桿過度,往往造成壞帳。管理亦是一項嚴重的問題,國營銀行經常受到壓力,提供貸款予政府支持的不佳經濟計劃。此外,與政界關係良好的貸款人總是強迫重整其貸款,不得認列壞帳。

巴西銀行業面臨到期逾90天的貸款違約率約佔3.5%。由於經濟嚴重下滑,高利率,商品價格下跌,及其貨幣貶值,預期該比例還將進一步上升。

新的銀行業危機一旦爆發,將威力強大。透過銀行間貸款及衍生商品交易,銀行業的國內外網絡綿密,早已彼此牽連。一家銀行若出問題,隨即便可拖累其他銀行,並波及整體金融體系。由於各國政府與央行被迫支撐其銀行業,以確保貸款流量,公共金融問題將因而隨之而來。目前唯一能確定的是,銀行業的問題仍將是經濟不穩定的重要因

Pokemon GO 有幾瘋狂/有幾大商機

Search 了幾單新聞,就知有幾瘋狂:

[小智出現了!]第一個全職寵物小精靈訓練員

不只是麥當勞 《Pokemon GO》讓很多公司賺錢

教你用Pokemon Go道具提升人流 $4.6吸客30分鐘


英女教師「變身」當全職玩家

外国Pokémon GO商机 五招发精灵财

打機要小心!《Pokemon GO》日本現首位遇難玩家!

Pokemon Go-想賺錢必看!! 捕獲119隻寶可夢也能脫手賣到31萬台幣!!





2016年7月23日星期六

中東困局 影響環球資產價格

沙特阿拉伯作為產油大國,近年油價大跌對國家經濟及財政壓力很大,而伊斯蘭國令中東各國在油價下跌的情況下雪上加霜,大家不要忘記中東各國早幾年在全球購入不少資產。

沙國連環恐攻、銀行流動性吃緊!科威特油田最高警戒

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登高一呼,齋戒月頻染血!繼土耳其、孟加拉、伊拉克的恐怖攻擊之後,沙烏地阿拉伯4日也爆發恐攻,並為當地罕見的連環爆炸案。鄰近的科威特繃緊神經,油田的安全警戒已提升至最高層級。

路透社、CNN等報導,沙國境內的伊斯蘭第二大聖城麥地那(Medina)4日遭到恐攻,自殺炸彈客在先知清真寺(Prophet Masque)外引爆炸藥,造成4名警衛死亡、5人受傷。與此同時,沙國東部城市蓋提夫(Qatif),有什葉派清真寺遭到攻擊。稍早之前,沙國吉達(Jeddah)的美國領事館外,也有自殺炸彈客闖入。

IS在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節節敗退,呼籲支持者在齋戒月發動攻擊,中東血腥事件不斷。部分人士認為,IS想傳遞的訊息是,他們無所不在,甚至能滲透伊斯蘭的心臟地帶,此一情況令人憂心,這顯示恐怖份子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也沒有道德侷限。

科威特緊張不已,該國逮捕恐攻疑犯,供稱打算在開齋節前攻擊油田設施。科威特高度戒備,油田安全措施升至最高層級。

沙國經濟情勢也拉警報,流動性日益吃緊。Arab Times 4日報導,沙烏地阿拉伯央行--沙國貨幣局(Saudi Arabian Monetary Agency)宣布,5月份銀行存款總額下降0.5%,過去一年減少3.4%,為1994年8月以來最大的12個月降幅。沙國銀行早因油價重挫、政府稅收驟減備受壓力,如今存款減少,將使存貸款比率(Loan-deposit Ratio)更形惡化,不良資產可能因此大增。
流動性緊縮已使沙國利率飆升,沙國的3個月銀行隔夜拆款利率(SAIBOR),6月21日升至2.23%,遠高於去年同期的0.77%。

沙烏地阿拉伯的貨幣里亞爾(riyal)跟美元掛勾,但近來里亞爾貶值壓力愈來愈重,聯繫匯率面臨瓦解考驗,沙國央行終於看不下去,傳出直接下令禁止投機客放空。

路透社等外電6月5日報導,沙國銀行內部人士透露,沙烏地阿拉伯貨幣局(Saudi Arabian Monetary Agency)上週要求銀行,不要再讓客戶透過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放空里亞爾,希望能減輕脫鉤壓力,並確保遠期外匯市場的空單不會如雪球般愈滾愈大。非投機性質的里亞爾遠期市場仍可正常運作。

2016年7月21日星期四

意大利經濟岌岌可危

意大利銀行業危機已經談論多時,而意大利經濟多年都没有起息,若銀行業出現危機將成為環球經濟的計時炸彈,下文未段提及意大利政治環境問題,在於在政治制度上的設計,比例代表制使很多關注少眾利益的政黨取得議席,雖可代表不同地區的人民的利益,但同時由於政治立場極分散及零碎化,意大利的政府組成十分不穩定,對處理銀行業危機將困難重重。


大膽預言!意大利未來幾周將引爆全球動盪

在全球金融市場狂歡之際,據外國傳媒報道,意大利銀行業危機仍絲毫未解決,為金融市場埋下炸彈。曾準確預警西班牙危機、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分析員Federico Santi預測,今年下半年意大利銀行業危機將蔓延到全歐洲,將一直是影響最大的宏觀政治風險之一。

他大膽預言,意大利危機將於未來幾周造成短期全球市場動盪,甚至可能會令某些認為全球銀行業危機可控的投資者措手不及。

究竟意大利銀行業有幾令人憂慮?官方數據顯示,意大利銀行業不良貸款總額達到2千億歐元,佔總貸款8%。不過,有分析認為,意大利很快將宣布另外1,600億歐元的不良貸款,將不良貸款佔比推高至驚人的15%。或許股價已預警了風險!意大利第3大商業銀行西雅那銀行股價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一度高達93歐元,如今只徘徊0.3歐元。今年以來,意大利的銀行股市值已勁縮約50%。

為何意大利銀行業值得擔憂?有業內人士稱,意大利與其他發達國家不同,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該國沒有對其銀行業進行全面整頓,令意大利銀行業持有3,600億歐元不良貸款,佔歐元區壞帳總量達1/3,而其大約1/5的消費貸款也淪為壞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本月初亦警告,意大利經濟至少要到2025年前後才能走出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總理倫齊決定在今年10月舉行憲法改革公投,內容是將參議員數量從315名減少到100名、限制參議院解散政府的權力等。倫齊表示,一旦失敗就辭職。分析認為,如果公投受挫,倫齊政府下台,意大利將重新回到前總理貝盧斯科尼下台後出現的那種無政府混亂狀態,金融業將首當其衝。更不堪的是,民調顯示,倫齊支持率一直下降。

2016年7月20日星期三

中國鬼城可容納全球一半人口

鬼城絶對是中國債務危機的一個主要計時炸彈。


可容納34億人 中國正在規劃更多“鬼城”

【看中國2016年07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陳秋穎綜合報導)大陸規劃建造超過3500個超級新城,規劃人口達34億,可容納世界人口的一半。有分析指出,這種無人居住的“鬼城”,將成下一波“債務之城”。

據中國官媒報道,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鎮擴容的情況下,一些中小城鎮紛紛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標。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調查顯示,截至2016年5月,中國縣及縣以上的新城新區數量3500多個。



3500多個新城中,國家級新區17個;各類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綜保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出口加工區,旅遊度假區等約500個;各類省級產業園區1600多個;較大規模的市產業園1000個;縣以下的各類產業園上萬計。
這些新城新區規劃人口達到34億。這一數字,是目前中國人口的2.5倍,將近全世界人口的一半。
華南城市規劃學會會長、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表示,這種規劃顯然脫離實際。並指出,“規劃人口的激進擴張,背後是地方政府對土地指標的狂熱追求。”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考慮進城意願、落戶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不管怎麼算,也填不滿34億人口的“大坑”。

《自由時報》報道稱,就算規定全中國夫妻都能生2個孩子,並且都搬到這些新社區,也永遠裝不滿這些房子。報道認為,這種無人居住的“鬼城”,將成下一波“債務之城”。
事實上,即便沒有這些新城規劃,中國現有的住房已經超過所需,“鬼城”越來越多。《鳳凰國際》援引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和經濟學家陳世淵撰寫的分析指出,過去五年,中國年均新建住宅超過1000萬套,而估計的需求只有不到800萬套。

港媒《南華早報》早前報導,中國地方政府試圖以房地產推高GDP增長,並達到城鎮化的目標,而“鬼城”就在這過程中被製造出來。地方政府希望從大片土地上獲利,但三線城市許多“新城”都未建成功,只是製造出更多鬼城。

2009年,半島電視台記者Melissa Chan關於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的報道,把中國的“鬼城”現象拉進了大眾視野。報道也讓更多人相信中共當局為了實現GDP的快速增長而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建了一些並不需要的城市。

2016年7月18日星期一

炒遊戲account 潮又來了

這個炒賣 account 潮好像很久没出現,遊戲開發商只要有一隻成功就掂晒,但成咁唔係咁易,最近留意緊一隻,進可攻退可守的開發商。

勁好賺!《Pokemon GO》賬號有價有市

著手遊《Pokemon GO》各地區陸續開放,玩家的強勁增長,關於它的虛擬交易市場也越來越火爆。不少玩家感應到商機,將擁有高級或稀有精靈遊戲賬號在Facebook、美國Craigslist等平台上出售。

據消息指,擁有一隻比卡超的的10級賬戶要價25美元,擁有一隻啟暴龍的21級賬戶要價400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Pokemon GO》一開始就採用免費模式,允許玩家購買BUFF道具,不過稀有的精靈必須親自捕捉,目前交易賬戶正是以稀有精靈為賣點。另外,值得一提昨晚加拿大也開放了,期待下一次到亞洲吧!


2016年7月16日星期六

克魯明:中國經濟無法持續增長

觀乎現時中國的情況,中國成為金融危機的黑天鵝事件相信不遠。

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明:中國經濟無法持續增長!

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克魯明在新加坡華僑銀行論壇上,接受本港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國目前明顯無法持續增長的經濟狀況」,是另一個可能出現金融危機的黑天鵝事件,他對中國經濟前景一直都是感到悲觀,憂慮內地經濟會像日本80年代後期,產生衰退現象。


曾經準確預測亞洲金融風暴而聲名大噪的克魯明笑說,任何事件都有可能變成金融市場上的黑天鵝,英國脫歐會否引發歐洲政局震盪、特朗普會否當選美國總統等。


人民幣滙率前景仍然疲弱,未有見底跡象。被問及每美元兌人幣滙率會否跌至8算水平,他則不作評估,只說過去5年人幣滙率被低估,現在則出現資本流走及𣾀率受壓情況。


中央銀行一直呼籲,市場要小心美國利率正常化過程中,息率向上帶來的風險,但克魯明卻指目前低息將變為常態局面。


對於美息走向,他認為聯儲局「真的非常」渴望加息,估計今年局方或會最多加息一次。惟目前接近零息的低利率環境,會成為環球新常態,不會再出現「以往政策利率處於3、4厘的水平」。


另外,新加坡華僑銀行集團行政總裁錢乃驥表示,下半年資金有可能會從成熟經濟體系流回新興市場,此舉對新加坡及香港資本市場都會從中得益。

2016年7月15日星期五

內銀不良貸款率續升

筆者堅信中國經濟這兩年會是環球經濟帶來重大風險。

中銀監︰2季度商銀不良率續升

中國銀監會表示,截至6月末,銀行業資產總額212.3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5.6%。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1%。1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5%,不良貸款規模創11年新高。

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損失準備金3.47萬億元,同比增長16.1%,撥備覆蓋率保持在161.3%的較高水平。

主要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3.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7%,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

2016年7月13日星期三

中國“僵屍企業”違約後為何依然不倒?

任由僵屍企業存在是慢性毒藥

中國“僵屍企業”違約後為何依然不倒?

在今年春天中國允許東北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Dongbei Special Steel Group, 簡稱:東北特鋼)發生債券違約時,這本應意味著政府終於下定決心,要讓那些長期受保護的國有企業承擔其錯誤決策帶來的後果。

然而三個月過去了,東北特鋼沒有承擔任何後果。這家陷入困境的鋼廠之後又有四次未能對其60億美元債務進行按時償付。盡管如此,該公司尚未正式提交相當於破產保護的文件,也沒有關閉其低效部門或是啟動業務重組流程。

在那些更加成熟的經濟體,違約通常會導致一家公司發生痛苦的變動,包括董事會洗牌、資產出售等。但在中國,提高效率的新任務已經不得不讓位於增長和就業等短期擔憂。

有鑒於此,中國國有企業的產能過剩和債務違約這兩大問題可能會持續數年,並拖累經濟增速、使中國充斥著根本不需要的產品。

咨詢公司Oliver Wyman合伙人Bernhard Kotanko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會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但估計最少要花10年時間。

在中國政府力圖推進企業改革之際,今年上半年的違約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將近一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和分析機構都警告稱,中國違約潮的沖擊可能波及全球市場。

東北特鋼是遼寧省政府10年前組建的一家龐大鋼鐵企業,由三家鋼鐵生產商合並而成,遼寧省政府持有該少數人持股公司70%的股權。東北特鋼是中國最大的特種鋼生產商,在大連有1萬名員工。該公司生產的產品近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市場。特種鋼經合金處理後具有更高的強度。

該公司的困境源於繁榮時期的龐大開支,當時該公司從基金管理公司和國有銀行大量借貸。其支出包括2012年斥資20億美元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新總部,當時恰逢鋼鐵價格大跌。東北特鋼目前廠房佔地超過305公頃,相當於570個足球場大小,生產能力較其180萬噸的實際產出高一倍多。該公司數據顯示,其債務總額是其年收入的兩倍。

今年3月東北特鋼未能按時償還1.21億美元債務,當時這一事件被認為是中國政府化解債務驅動型產能過剩努力的轉折點。該公司是出現債務違約的最大國有企業之一,且當時正值中國政府呼吁通過破產兼並來重塑企業部門之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級官員孫學工上月表示,中國不會允許僵屍企業?延。

但根據對債權人、員工和供應商的採訪,東北特鋼的運營基本未受影響。據一位幫助組織該公司與債權人之間會議的官員透露,東北特鋼和遼寧省政府並未進行業務重組,而是向債權人施壓,要求其接受該公司僅償還所欠資金的三分之一,並將另外三分之一轉換為股權、其余三分之一進行展期。

東北特鋼和遼寧省政府均未回復尋求置評的電話和傳真。

在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內,東北特鋼成為陷入債務違約的至少六家國有企業之一。其中只有兩家公司申請了破產重組,分別為天威保變(Baoding Tianwei Group Co.)和廣西有色金屬集團(Guangxi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Co.)。

5月份中國政府將政府所有的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China City Construction Holding Group Co.)控制權交給了一個由國有金融巨頭組成的財團,以幫助其避免違約。去年中國政府還兩度說服中央政府所有的中鋼集團(Sinosteel Co.)債券持有人延長最後贖回期限。

遼寧省政府拯救東北特鋼的意願很強烈。如果正式破產,遼寧省將不得不裁撤可能心存憤怒的工人並對他們進行再培訓。作為曾經的重工業區,遼寧省許多行業如今都走向了衰敗,這已經令當地政府苦於應對。第一季度遼寧成為中國唯一一個經濟萎縮的省份。

違約後東北特鋼將每位員工的月工資下調了超過三分之一,至368美元左右。除了裁撤大約1,000名臨時工之外,該公司沒有裁員打算。

2016年7月11日星期一

中國資本外流較數據嚴重

中國數據唔準就係人都知,下面文章話你知中國的資本外流較數據嚴重。

高盛:中國資本外流或超出官方數據

高盛發出報告指,最近數個月的人民幣跨境流動,可能掩蓋了真實的中國資本外流壓力。
報告稱,中國外管局境內代客結售滙數據顯示5月份流出約20億美元;但該月還有等值240億美元的人民幣流到境外,意味着5月份潛在流出規模可能達260億美元。因此,從去年10月份以來,外滙凈流出總額約5000億美元,比外管局境內結售滙數據暗示的3300億美元高出50%。
高盛表示,沒有明顯的市場力量可以解釋近幾個月人民幣的流動狀況。該行認為,非商業性驅動因素是較為可能的一個解釋;可能有境外清算行或中資實體在離岸買人民幣並在境內拋售。市場傳言中資機構頻繁開展平滑離岸人民幣滙率的操作。人民幣外流並沒有顯示在外資持有的離岸人民幣資產中。
高盛指,自去年8月滙改以來,離岸人民幣總體表現疲軟,但卻未有帶來淨流入。

2016年7月8日星期五

內地會實施資本管制嗎?

中國政府千方百計阻止資金外流,但這段瘋狂換美金的新聞,還有早前炒起Bitcoin,中國外匯儲備下降的事實,資金外流的情況似乎短期難以逆轉,筆者早前已身體力行沽出左手上部份人民幣。

【驚】國安威脅可實施資本管制? 上海大媽狂掃美鈔

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昨日出席鰲亞洲論壇香港金融合作會議時,稱「如果國家安全受到威脅,就有可能採取資本管制」,這話傳到上海的大媽耳中,即時引發大批民眾到銀行瘋搶美鈔,其中一間銀行,所有百元美鈔都被搶光,50元美鈔亦所餘無幾。有網民提醒稱外幣一定要拿現鈔,存在銀行或可能最後「被強制」換為人民幣。


「今天到銀行去換美鈔,竟然被告知只剩2,000(美元)了,而且都是50一張的!」有民眾到上海中行閔行江川路支行換鈔時,被告知大鈔沒有了,只剩面額較小的鈔票,而現場很多人拿着手提袋在數美元。


銀行的大堂經理稱,昨日到銀行買美鈔的人特別多,很多都是大媽,而銀行其他的分行亦出現類似情況,美鈔都被換光。


很多網民都擔心內地會實施資本管制,有民眾特別提醒,換外幣不能存在戶口,一定要拿現鈔,萬一金融崩盤,銀行可能強制將外幣換成人民幣。有網民建議將財產分成三份,一份是美元現鈔,一份是實物黃金,餘下的才是人民幣。

屬於內地人的香港豪宅

筆者一直相信中國經濟未來幾年會出事,如果這班內地富豪在國內的生意出問題,香港樓市將出現大問題。


內地富豪狂掃貨 香港豪宅價屢破全球紀錄!

【on.cc東網專訊】 香港物業向來受內地及海外富豪追捧,縱使政府2012年推出買家印花稅等為樓市加辣,但似乎無減中外富豪對香港豪宅的鍾愛。根據土地註冊處登記及上市公司公布個案計,今年上半年住宅市場20宗最大額買賣中,佔約13宗料屬中外富豪買家購入,佔比例高約65%。

期內首3宗最大額買賣,有2宗買家為內地富豪,最矚目為深圳祥祺集團董事局主席陳紅天或有關人士,向莊士機構國際(00367)購入的山頂歌賦山道15號豪宅項目,以天價21億元成交,呎價高約22.8萬元,料創全球住宅呎價新高。該項目佔地約18,469方呎,洋房面積約9,212方呎。

今年開售的山頂洋房新盤亦成為內地富豪必爭之物,山頂Mount Nicholson暫售出兩幢洋房,買家同為內地富豪,香港買家暫未能染指,其中一幢以7.4億元售出的單號屋,買家為何劍鋒,據悉為「佛山首富」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的兒子,成交實用呎價約80,672元。

不少香港高價分層戶買家亦為內地人士,山頂施勳別墅一個連天台單位以2.32億元售出,買家為深圳鴻榮源前海國際賴海民,單位實用面積約1,361方呎,實用呎價逾17萬元,料貴絕全球分層戶。

雖然不少超級豪宅落入內地富豪手中,但今年不少香港本地家族亦趁機入市,金利豐(0103)主席朱沃裕或關人士以10.2億元購入南區赫蘭道2號獨立洋房。朱沃裕太太保良局主席朱李月華早前就透露,今次是其夫婿的投資,因獨立屋潛力高。該項目現為一幢3層高獨立屋,地盤面積約22,438方呎,現有實用面積約11,937方呎,若按最高地積比率0.75倍計,最高可重建面積約16,829方呎,每方呎地價約6.06萬元。

2016年7月5日星期二

筆者一直深信中國經濟將會出現爆煲情況,以下一篇文章很值得大家花點時間一看。

中國經濟,危機條件已成熟

過去三十多年的中國經濟發展狀況,大體上可以通過下列關鍵詞索引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治理整頓、92年鄧小平南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企業改革,加入WTO,私產入憲,等等。
每一個關鍵詞背後,都有着深切而糾結的故事,但總的來說,中國經濟以一種步履蹣跚的姿態向着自由化、市場化和全球化邁進。這個過程中,通過體制和政策調整,勞動力、土地、資本和企業家精神等經濟活動的關鍵要素,都得到了極大的釋放。民眾對財富、對經濟安全的追求,成為這一輪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

但應該注意到的是,站在自由化立場,大約2004年之後,能夠構成經濟改革內涵的類似關鍵詞,就幾乎難以尋覓了。經濟改革客觀上「退隱」了,而計劃經濟體系留下的遺產——包括龐大的國營企業、金融體系、教育醫療體系等等,基本沒有再進行產權和市場規則的改善。
一種混合共生的經濟組織形態,從此大行其道。在這種經濟格局下,私有部門通過要素投入,改善管理和創新機制參與競爭,提升要素生產效率,分享市場化和全球化過程的紅利;而通過變革治理機制,國有部門享受市場準入的保護,以及金融、土地等廉價要素帶來的優惠,也開始過上做大做強的好日子,逐漸成為龐大而特殊的既得利益集團。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帶來了一次強烈衝擊,那一年,外資快速外流,國際市場大幅度萎縮,中國經濟從過熱轉向極寒,而決策層很快祭出統稱為「4萬億」的積極財政政策。一輪以鐵路公路機場為主要標的的基礎設施投資大規模推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得到鼓勵和縱容,地方債務開始突飛猛進。這一輪帶有濃厚凱恩斯主義色彩的經濟擴張過程,在經濟數據上保持了靚麗記錄,但是其沉重代價則一直延續,人們將為之不斷埋單。

2012年以後,中共換屆,新一屆領導層打擊腐敗的動作讓人驚訝。其最終政治後果,迄今依然難以釐清。而在經濟方面,新一屆領導層缺乏清晰的市場化承諾,經濟政策表述前後矛盾,在實際政策取向上,並沒有展現出任何政治意願來改善經濟結構,真正自由化和市場化的政策乏善可陳。人們看到,一方面官方作出了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等等廉價承諾;另一方面,依舊遵循着投資帶動經濟發展的思路,很多產能嚴重過剩的領域,沒有任何經濟合理性的項目,投資邊際效益遞減的項目,依舊大行其道。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中國經濟的種種敗相開始顯山露水。概括而言,其表現出下列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病症:房地產泡沫、債務危機、銀行資產質量下降、匯率危機與通貨膨脹,將帶來失業和官僚懈怠等等後果。本文嘗試概括勾勒這些病症的典型特徵。
房地產泡沫擴大

房地產泡沫是中國經濟繞不開的癥結之一。2003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開始了黃金時代,契合着深層的土地出讓制度,地方財政結構,金融體制等等,房地產行業一枝獨秀,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然而,從房價收入比,租售比,空置率等指標來分析,房地產行業早已泡沫化。可時至今日,由於行業利益和權力的深刻糾纏,房地產領域早該發生的市場清空過程依然沒有發生。
房地產行業總是成功把壓力傳導給金融行業,金融行業的壓力帶出貨幣政策變化,財政刺激措施會不斷加碼,整個過程交叉反覆,實質上還是通過再泡沫化,來拖延危機的爆發。即使到了2016年,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的應對,仍然沒有脱離這種模式。
有種說法是: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一業興旺,百業蕭條。但是房地產行業畢竟不能長久對抗供求規律。客觀上,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海量存量房,都意味着這個行業黃金時代的過去,為泡沫埋單的時候正在到來。
債務危機

債務問題是近期越來越凸顯的危機信號。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楊領銜編制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5:槓桿調整與風險管理》的研究報告,提供了一副全面圖景: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其實已經承受鉅額債務壓力,該報告顯示,中國整體資產負債率為49%——而國際上通常把安全線設在60%。

2014年末,中國經濟整體(含金融機構)的債務總額為150.03萬億元,債務佔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70%上升到235.7%。6年間上升了65.7個百分點。這個比例已經顯著高於其他主要發展中經濟體。而到了2016年5月10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發布報告,稱中國整體債務已增至大約GDP的280%。

無論是歷史,還是國別經驗,都表明:這種超高比例的債務負擔,往往是不可持續的。 根據簡單推算可以看出,這些債務的利息支出與名義GDP增值大致相等。這意味着:資產回報已經不足以支撐資產的利息負擔,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流動性崩潰的時間點)正在到來。
誰能為鉅額債務埋單?一種可能是:通過金融管制,通過壓低利率,提升利差,讓居民為企業部門進行隱形的轉移支付。
還有一種可能是,政府通過處置掌握的國有資產,比如國有資產賣出,或者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減輕債務問題。這個方式獲得的收入,理論上可以成為支付債務的資產,但這種做法,將面臨棘手的政治問題,必須平衡不同的記得利益集團,需要額外的政治資本。目前看來,決策層並不具備這種政治意願,也不具備這種政治資本

銀行資產質量

在經濟危機背景下,中國銀行業也將面臨日益嚴峻的不良質量問題。
根據官方公布數據,2016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約1.4萬億元。不過,因為會計口徑及信息披露不透明,這個數據很明顯被低估了。知名投行法興在最新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銀行業整體損失可能會達到8萬億人民幣,相當於商業銀行資本的60%,財政收入的50%,GDP的12%。
曾經成功預言過美國次貸危機的投資人 Kyle Bass 則在一封致投資人的信中指出,中國銀行體系的總資產已經超過30萬億美元,如果中國銀行體系在經濟硬着陸的情況下損失10%的資產,銀行股本虧損可達3.5萬億美元,是美國次貸危機時候的5倍。
為了避免銀行體系崩潰,銀行需要進行資本重組。而中國央行沒有足夠的準備金來幫助其擺脱困境,因此需要大規模的定量寬鬆,對於已經擁有龐大資產負債表的央行來說,繼續擴表的空間有限。而繼續投放貨幣,肯定會帶來通貨膨脹的代價。
除此之外,金融體系的安全和社會心理息息相關,如果公眾對金融體系的信任度下降,大量資產外流,也會導致金融危機提前爆發。

匯率危機

中國央行在2015年8月11日主導人民幣匯率貶值,標誌着一場匯率風雲的開始。從2014年6月到2015年,中國外匯儲備降低了5000億美元。這場來勢洶洶的國際資本流動格局,要追溯到更早以前。

一個標誌性的時間點,是2013年11月。隨着美國經濟穩步復甦,美聯儲宣布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加息預期不斷強化,這就顯著改變了國際資本流動格局。中國貨幣當局的應變,更多是一種無奈舉動,來化解壓力,而不是被外界通常理解成的主動策略。
2015年12月,美聯儲宣布加息,標誌着次貸危機以來持續寬鬆的美元開始換軌,美元進入加息通道。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通貨,美元加息對國際資本格局的影響是根本性的。而這種影響力是逐步釋放的,石油,貴金屬,大宗商品,和各國匯率都會隨着美聯儲的加息節奏而此起彼伏,對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的中國經濟,當然同樣影響至深。

美元加息的態勢,對人民幣匯率和中國國際資本流動構成了基本壓力,中國貨幣當局無力加以化解。根據蒙代爾定理,一個經濟體不可能同時維持貨幣政策獨立性、固定匯率和跨境資本自由流動這三個目標。在眾多相互衝突的政策目標中,決策層不可能放棄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在理念上也沒有接受人民幣自由兑換,因此,央行就陷入了一場輸不起又贏不得的匯率攻防戰。

就目前國際國內經濟和金融趨勢而言,人民幣顯然還有繼續貶值的壓力。不過,人民幣貶值導致對所有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和經濟成就重新定價,這是目前體制不願面對的不確定前景。因此,央行寧可動用各種政策工具,進行一場資源消耗戰,也要堅守目前的匯率防線。高級官員們也在多個場合紛紛強調「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總之,官方在不斷投入政治資源,爭奪經濟現象的解釋權。央行的匯率操作,其政治意藴越來越強烈,匯率從一個十分技術性的問題變成了一個高度政治化的選擇,也因此,其相機決策機制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通貨膨脹

在中國經濟體內,通貨膨脹一直是個謎。官方宣布的物價上漲幅度一直十分温和,根本看不出慘烈的通貨膨脹。在一個被深刻扭曲的經濟體中,為了服務某種政治目的,行政機構會充分調動資源,壓低基本生活物品的價格,扭曲CPI。這樣,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就可以做某種解釋──過去十多年物價飛漲,有目共睹,但在維繫最脆弱階層的基本生活保障方面,行政機構也用力頗深。 另外,由於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很多行業的製造成本大幅度下降,對衝了貨幣投放本來應該導致的價格上漲。

不過根據佛利民(Milton Friedman, 傅利曼)的貨幣理論,通貨膨脹在任何時候都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超發理所當然會導致通貨膨脹。截至2016年3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達到人民幣144.62萬億元,與1990年的1.53萬億相比,增長88倍多,而同期GDP增長幅度是36倍。因此,中國廣義貨幣發行一直遠遠高於GDP增速。從M2/GDP角度分析,中國、美國、日本在2015年底的這一數據分別為2.06、0.69和1.84倍,中國這一數據顯著高於美國和日本,可見同樣單位的GDP實務對應的貨幣媒介數量,比例懸殊!雖然這些數據不能簡單理解,但是中國貨幣超發,是不爭的事實。

通貨膨脹是一場「貨幣戰爭」,會把財富從債權人轉向債務人。通脹的財富剝奪和資產結構有關,通脹程度越高,剝奪越厲害。目前在中國,政府和國企都是負債率非常高的組織,相對而言,家庭部門的債務率要低很多。因此,通貨膨脹會把財富從家庭部門轉移到政府和國企手中。

另一方面,通貨膨脹損害經濟效率,扭曲價格信號,在通貨膨脹期間,人們更願意持有實際物質,而減少貨幣持有量,這樣自然增加了交易成本。這種通脹帶來的財富損失,加劇了轉型社會的震盪烈度,也是過去幾十年社會焦慮的間接原因….這種社會心理成本的損失,是很難估量的。
通過強力的財政刺激政策,縱容通貨膨脹的寬鬆信貸,可以製造經濟復甦的跡象,掩蓋經濟體結構性問題,又符合社會中強勢集團的利益格局。至於那些被通貨膨脹以隱蔽方式剝奪了財富的「沉默的大多數」,他們的話語權,參與權都被代表了。他們對政策沒有影響力。通貨膨脹這種公眾福祉的砒霜,的確可能變成權力的蜜糖。
危機後果之一:大規模失業

經濟危機帶來的最直接的後果,是企業破產和失業隊伍的擴大。曾經作為製造業基地之一的東莞,可能有相當的代表性,據悉,從2014年以來,已經有2000多家台資企業大舉撤離東莞,500萬工人被逼離開。
近期有媒體報道,蘋果公司代工企業富士康,解僱了崑山工廠的6萬名工人,並用機器人取代他們,以此降低勞動力成本。富士康作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代工廠,僱傭了超過百萬產業工人。通貨膨脹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使得這些工廠失去競爭優勢,因此它們通過技術改造,使用機器人替代,或把工作機會轉移到勞動力價格更便宜的國家。
失業浪潮在危機下看似不可避免。不過,大規模失業是否引發社會衝突,或許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和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有關。
由於年輕人口比例的下降,加上獨生子女政策等造成的家庭嬌慣,使得年輕一代即使面臨失業,也會有更多的資源構成緩衝墊。這種壓力不會即刻轉向社會。對體制來說,這大概是一個好壞參半的消息。
另外,中國經濟體的分工已經十分細緻,工人們缺乏長期共同生活的體認,缺乏共同的社會標籤,在文化和社會心理上缺乏某種共同的連接,很難形成某種共同身份,更遑論共同行動的可能性。因此,傳統意義上的工人運動,包括那些成功的工人運動,已經無法在新的經濟社會情境中複製,社會抗議或者政治行為,必須藉助新的話語體系和符號。但無論如何,大規模失業帶來的社會壓力,無疑是直接的,這種壓力和社會其他不滿情緒混合起來,會成為經濟危機最不可預測的後果之一。

危機後果之二:官僚體系錯位

中國官方長期陷入發展主義的痴迷,這其實是鄧小平「發展是硬道理」的演化版本,也是政治合法性建立在績效基礎上的必然反應。這種體制會窮盡一切資源來刺激經濟發展,一個個榨取土地、勞動力、資本這些市場要素,形成現在的畸形經濟結構。

客觀上,依靠土地、人口和資本等要素資源粗放組合驅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中國經濟結構亟待調整。然而因為政治體制的剛性約束,經濟結構幾乎沒有調整的空間。
更何況,這個過程其實還需要一個龐大的官僚體系來完成,官僚體制制定經濟政策,監管市場運行,影響資源配置方式——他們也常常扭曲市場過程。

因此,在考量中國經濟變局的時候,我們也必須考量官僚體制的反應模式。中國過去經濟發展的很大動力,是官僚體系的激勵機制。官僚集團有推動經濟發展的強烈動力,這表現為設立投融資平台、大工程大項目、積極招商引資等等。類似強拆這種粗糙、野蠻的政策,就是這種激勵機制的副產品。中國官僚體系像一隻充足了電的野蠻怪獸,一直在以各種方式強行推動經濟前行。

一旦經濟危機到來,官僚體系會如何反應?根據一般觀察,反腐整肅運動展開以來,官僚體系的利益結構有所鬆動,腐敗行為的確大幅度減少,相應的官僚體制能動主義也同樣減少。但官僚體制的秩序渴求更為強烈,擇機行為趨勢大為增長,面對不利於自身利益的公共情境,官僚體系以懈怠、懶政、惰政、不作為等方式選擇性執行,來規避來自公眾和高層的壓力。缺乏意識形態的凝聚力,缺乏職業角色的尊重,缺乏公平公正的規則,缺乏人格尊嚴,官僚體系的這些特質以及結構化角色,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
儘管很難全面描述官僚體系的迴應,但從觀察到的社會現象來看,毫無疑問的是:官僚體系的忠誠度下降,離心力增加。懈怠、惰政成為大部分官員的默認選項,少數有想法的,則會選擇和體制分道揚鑣。這種反應,無疑將會放大經濟危機的後果,拉長經濟調整的過程。
危機圖景可怕嗎?

以上勾勒的視角並不完整,但結合這些現象和平時對中國經濟的觀察。可以確定:官方疲弱的經濟增長趨勢、低靡的市場情緒、債務危機、銀行資產質量危機、匯率危機和通脹危機等等因素彙總起來,經濟危機爆發的條件已經成熟。中國經濟必將經歷一次深刻的矯正過程。
預警經濟危機,當然是因為危機將顯著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危機將衝擊人們的生活水平,洗劫財富,人民幣可能大幅度貶值,中國經濟很可能將經歷3-5年的負增長,而所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也可能不保,對這種可怕的前景,必須給予足夠的風險警示。

不過需要重申的是,經濟危機並不一定是壞事。某種意義上,經濟危機就是一次遲到的,強制性的調整。這些我們平時經常容易忽略的經濟常識,需要被重新理解,以資防範在危機時代來臨之際可能引發的沒必要的恐慌。

而且,今天的經濟危機,畢竟是在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基礎上發生。這和人均3000美元基礎上的危機畢竟不能同日而語。經濟發展本身已經帶來了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即使整個社會的財富損失了30%, 也不會導致大規模的饑荒。我們不需要渲染經濟危機的災難性後果,而經濟危機帶來的壓力可能催化經濟變革,甚至政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