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9日星期日

世界經濟政治將因特朗普而大亂

從入境禁令,到大打單邊主義,特朗普似乎連美國傳統盟友的利益也完全忽視,而他在執行入境禁令一事也顯得缺乏周詳考慮,而他沒有制裁的幾個國家又涉及個人商業利益,他的妄動將令全球增添不明朗因素,而美國最終將受害。

2017年1月25日星期三

特朗普帶起全球的保護主義

從前不少人認為特朗普會像其他前任一樣,即使選舉時再強硬,到上任後也不會提倡保護主義,早前已發表過從官員任命可見他真的行反華及反全球化的政策,而他近日的舉動似乎可見不少瘋狂政策都有可能出現,而他的當選,對擬歐派上場帶來一定啟示。

2017年1月13日星期五

中超高轉會及工資將受限

中超花錢的確風狂,但也要深思凡事國家的過度介入每個環節是否好事,泡沬爆了,市場自然調節反而更好,國家出手,國家埋單,不是好事吧 !

【中超】瘋狂交易惹中國體育總局出手降溫 轉會費工資將設上限

中超近期頻頻以天價收購海外球星,一月轉會窗僅僅開了6天,各支球隊已用了1.08億鎊擴軍(約10.42億港元),惹來中國國家體育總局關注,該局新聞發言人表明會限制不理性的高價收購及球員收入,確保球會財政正常,又會推動加強投資青訓,建立完善體制。

資不抵債球會將被逐
事實上,國家體育總局正關注中超聯賽發展,其發言人接受《人民網》訪問時,稱會推行一系列政策︰「加強球會營運監管,調節和抑制高價收購,設購買球員及球員工資支出上限,抑制非理性投入,確保球會財政狀況良好。」當局會把嚴重資不抵債的球會逐出聯賽。至於青訓問題,國家體育總局會參考外國做法,例如改例令球會每場把一兩名21歲中國球員放在大軍名單甚至正選,增加本土年輕球員上陣機會。總局亦會增加青訓投資、培育青訓教練、增加梯隊數量和研究轉會時的補償機制,鼓勵球會投入搞青訓。

不過,中超球會的燒錢買人仍未停止,阿積士中場尼曼查古迪積落實以600萬歐元(4926萬港元)轉投天津泰達;衛冕的廣州恒大正與歐洲列強爭逐禾夫斯堡左後衛列卡度洛迪古斯,預料轉會費不少於2500萬歐元(2.05億港元)。

2017年1月11日星期三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不看好特朗普經濟政策

學者 vs 實戰派,唔知邊個正確,不過特朗普今次唔係經營一盤生意,如果將成個國家當生意睇,真係唔睇好佢,但睇返美國既情況,商界人士從政都有好好表現,同香港好唔同,所以千奇唔好用香港經驗套落去美國。

諾獎得主評特朗普經濟政策行不通

一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周五批評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的經濟政綱,可能會引發美國再度陷入衰退。
美國經濟協會周五展開年度講座
,出席講座的有數個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包括主持講座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教授斯蒂格里茲(Joseph Stiglitz),他的同僚費爾普斯(Edmund Phelps)、來自芝加哥大學的梅爾森(Roger Myerson)、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迪頓(Angus Deaton),以及來自耶魯大學的席勒(Robert Shiller)等。

斯蒂格里茲歸納時表示,出席講座的與會者共識是,特朗普的政策是行不通的。

批評政策最用力的費爾普斯認為,特朗普專門向個別公司的商業決定作出否定與挑戰,將打擊其他外資到美國的決心,削弱美國商界的創造力。他相信,特朗普的減稅與基建開支政綱,會增加美國國債,損害其他國家對美國的信心,甚至引發另一輪衰退。

梅爾森則擔心特朗普威脅重議美國與外國的貿易協議主張,可能削弱外資購買美債的意欲。
迪頓與席勒看法較樂觀,不大擔心特朗普政策會重創美國經濟。

2017年1月10日星期二

中資地產商會否引爆樓市 ?

經常說香港地產商資金雄厚是支撐樓市的原因,地產商唔會減價賣樓,但中資地產商的負債較高,而且高價香港投地,香港又不是主要市場,會否由內地房地產開發商引爆泡沬呢 ?

外資行拒參與海航啟德地融資

【本報訊】近期密密在港投地及收購的海航集團,去年底以54.12億元高價奪啟德第2塊住宅用地。消息說,有關項目的1年過渡期貸款,籌組已接近尾聲,應可在繳款限期前悉數完成。

獲中資行貸款

據悉,參與是次20多億元過渡期融資的3、4間銀行,全屬中資行,包括牽頭行工銀亞洲,傳聞另一承銷行為建銀亞洲;但港資及外資行則對海航高價奪地有戒心,未涉足融資。
海航集團回覆本報查詢時稱,海航實業和各大中、港及外資銀行,均保持良好溝通及業務合作關係,第2塊啟德地的融資承辦行,是根據具體方案綜合考量後決定,細節暫不便透露,但總體來說,項目各方面進展良好。工銀亞洲母公司工行(1398)發言人對查詢不予置評。
消息謂海航去年11月以88.37億元奪首塊啟德住宅用地,之後獲東亞(023)、南商及創銀(1111)等3間銀行,按其對地皮估值提供半數金額的過渡期貸款共35億元,項目所需的股本餘額,則經內保外貸形式獲相關銀行提供,工銀亞洲亦有參與,貸款協議於11月底簽署並提取。

但監管當局近期收緊跨境資金流動審批,故是次海航就第2塊地皮融資後「凸咗」的股本餘額,已不獲進行內保外貸,公司需在海外「搞掂」股本餘額,過渡貸款則仍以銀行估值借貸5成作考慮。

有外資行直言,海航境外市場貸款已「借得很盡」,兩次都以高於市價奪地,業界寧願參與穩陣但息差較低的本地大藍籌貸款,亦不參與海航融資;基於風險管理,港銀亦難接連承銷同一內地發展商在相鄰地域的房地產項目融資,中資行審批或較具彈性。

星展唯高達研究部董事吳淑燕認為,在港發展地產項目,有不少規例要遵從,「海航要花時間嚟學習」,海航或其他中資地產商,現時將資金滙到香港,可能審批時間更長,但不少中資地產商在境外,亦儲備了資金以便投資。


2017年1月8日星期日

2017樓市點睇

我都信樓市會跌,但觀點同施生有D唔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仔,但唔代表佢唔想加息,特別係美債用美元計價,同埋特朗普債仔惡過債主的往績。


2017三大專家把脈 施永青:樓價一定落

2016年樓市在全城一片睇淡下,竟急速反彈,更逼使政府匆出辣招打壓。本報邀請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及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為今年樓市把脈,施永青及關焯照不若而同認為在「息魔」降臨下,樓市難看好,最慘將跌逾一成。汪敦敬則繼續看好後市,認為樓價年中前勢破頂向上。


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強調「向下大趨勢已無法扭轉,即使今日,不利因素仍是多於有利因素,只不過貨幣因素令香港樓價上升。」尤其人民幣貶值,「揸住人民幣資產的人恐慌,所以好多錢落來。恐懼時,作的決定未必正確,非本地買家俾稅增加至30%,照理由,任何投資者都無咁傻,即係頭十年無租收,如果樓價無升,印花稅都蝕埋,唔係蝕少少是蝕30%。」


資金找避風塘,必有部份落入本港地產市場。不過隨住政府加辣,入市成本量加,「本來買樓收租可能是小市民養老的一條出路,但而家變成奢侈行為。」政府目前是「畀有仔女而未買樓的投資者去投資」,他強調:「呢個時刻,咁嘅價錢,真是有條件買樓嘅人唔多。如果資金無不斷流入香港,樓價未必企到咁高。」


再者,香港經濟前景堪虞,旅遊業、零售、物流以至金融業欠佳,雖未即拖累樓市,但經濟轉差,人工加得少,市民買樓速度減慢。本港樓價跌幾多幾快,視乎美國加息,就算首兩次加息,香港不跟隨,最終香港都要跟。


「我自己睇,樓價一定落。客觀睇,不利因素主導,只不過資金無出路,我2年前已經唔睇好,所以走咁啲貨。2017年樓價微微向下,緩慢下跌,上半年跌5%。直到美國加息影響明顯為止,例如加息超過半厘後,市民有感覺,樓價會跌得快啲。」但他補充:「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仔,點會想加咁多息!」

2017年1月7日星期六

人民幣恐再貶

同多月前一樣,繼續睇淡人民幣。

資金外逃 人民幣恐再貶

中國外匯存底去年12月降至六年低點,主因人民銀行穩定人民幣匯率;但市場最擔憂的並非當局能否繼續捍衛人民幣,而是現況是否將形成更大規模的資金外流與貶值的惡性循環。
人行7日公布數據顯示,去年12月底中國外匯存底連六個月縮水,降至3.01兆美元,為2011年2月來最低。外匯管理局表示,央行為穩定人民幣匯率,向市場提供外匯存底以調節供需平衡,加上非美元貨幣對美元整體貶值等多項因素,使外匯存底規模下降。

目前中國的外匯存底仍是全球最高,但當局在2015年8月出乎市場預料決定讓人民幣貶值,並承諾轉向較自由、透明的匯率制度後,持續在人民幣貶值過劇時干預,共已燒掉0.5兆美元外匯存底,且大量售出美國公債。當局並對個人與企業把資金匯至國外採取較嚴格的監管措施,但否認此舉是新的資本管制。

對中國外匯存底消耗速度的疑慮持續升高,一些分析師認為,中國必須維持至少2.6兆至2.8兆美元的外匯存底,才符合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適足標準。

牛津經濟研究院駐香港研究員高路易(Louis Kuijs)說:「中國政府是要捍衛1美元兌人民幣7元關卡,還是外匯存底3兆美元大關,已使市場出現許多不安與揣測。」

上周人民幣匯率接近1美元兌人民幣7元關卡時,中國在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市場出手阻貶,引發市場揣測中國有意在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1月20日就職前牢牢掌握匯率。川普已揚言,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然而,策略師認為,如果中國的外匯存底繼續快速消耗,資金持續外流,中國領導人可能別無選擇,再次讓人民幣一次性大幅貶值。一旦如此,很可能引發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競爭性貶值,即使全球正面臨川普上任後更強大的貿易保護主義。

分析師與經濟學家推測,中國若想減緩人民幣貶值,但避免外匯存底快速流失,可能加強管制,包括對外投資、海外融資及出口收益,並堵住目前的資本管制漏洞。
然而,不論當局多快管制住某個出口,還會有其他出口,關鍵在於官方必須扭轉市場對人民幣單向貶值的心態。

2017年1月5日星期四

內地商場過剩

記得早兩年聽過一個在曾任職中國地產發展商及當時任職跨國房地產服務的公司高層的學術講座,指出不少城市的商業項目是超出幾十年後預計的增長,出現嚴重過剩的情況。

內地商場過剩 零售業面空前危機

《華爾街日報》報道,重慶萬象城購物中心裡百盛百貨最近關門結業。因網購成風,加上開發商錯誤地不停蓋商場,中國零售業瀕臨危機。

重慶購物在建面積總和為紐約10倍 

《華爾街日報》以重慶為例稱,重慶正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購物中心。重慶有3000萬人口,截至2015年,人均商場面積是2平方米。相比之下,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人均商場面積僅0.5平方米。並且,重慶在建的購物中心面積總和2015年達到約370萬平方米,這幾乎是紐約的10倍。

重慶購物中心過剩,暗示中國零售業經濟因為誤判而陷入危機。五年來,開發商一直以創紀錄的速度蓋新商場,他們認為中國中產階級的增長將極大促進購物,並創造零售商對店面的巨大需求。

網購佔零售總額去年有望達18.5% 成全球第一

但對商場的需求也不如預期強烈,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繞過商店,直接網購。據研究機構eMarketer數據,中國網購市場約2年前就超過了美國,2016年料達到8,990億美元,差不多佔全球網購額的一半。

2015年,網上銷售佔據中國零售總額的12%-13%,2016年有望達18.5%。如果達到這個數字的話,中國人網購比例將成為世界第一高。。

其結果是:在整個中國,商場的空置率將繼續上升,租金將停滯。

90年代早期,恆隆地產等一批香港開發商,開始在內地活躍,賺個盆滿缽滿。而如今,他們開始承認中國的零售業市場正面臨巨大危機。恆隆地產表示,中國的購物中心正經歷一個特別困難的時期,截至2016年6月份,商場租金連續6個月下滑,下跌幅度為2%。
百貨公司一直以來是最大的輸家之一。作為20年來上海徐家匯地標性建築的太平洋百貨(Pacific Department Store)最近關門歇業。同時,百盛零售集團和新世界百貨去年都報告大幅虧損。新世界在2016年財報中說,未來幾年,零售業與網上商場的競爭將變得越來越慘烈。

2017年1月4日星期三

內房玩完未 ?

中國房地產的確是個大泡沫,但中央政府必須防止大壓過大,在臨界點刺破泡沫,而我更相信中央不可能長期打壓樓市,因為這將危害經驗成長,所以中國將會知期內放棄打壓樓市。

【含淚講bye】調控打壓 內房牛市已玩完

中國為保經濟增長,在2016年大舉放鬆信貸、降首付等,為樓市製作「人造牛市」。但資產泡沫急升,當局去年在黃金周期間出招壓市,有分析員直言內地房地產「牛市已結束」,在去年提前消耗需求下,將導致今年的銷售面積會由去年高達12億平方米,跌至僅得10億至11億平方米。

過去兩年投資者親歷中國股、樓短命牛市,內房股在政策市主導下表現愈見低迷。星展唯高達(香港)研究部董事兼及中國房地產業分析員王丹指,「政策變換太快,大家就會提早擔心,股價亦會提前反映」,好像「去年都賣(賣樓)得很好,但年初大家就已經很擔心政策收緊,買地產股時亦會比較謹慎」。


內房股表現雞肋,三大龍頭潤地(1109)、中海外(688)及萬科(2202)去年跌幅介乎22至24%。但王丹認為內房股仍是長線或收息投資的不錯選擇,因中、小型內房都願豪派息留客,如旭輝、禹州等估值亦低。大型內房股在中國經濟或行業下行時具防守力,當中潤地、龍湖(960)都較具吸引力。


王丹指,內房「股價上沒甚麼催化劑」,加上未來政策仍偏緊,歷史上「政策收緊的環境下都跑輸大市及指數」,料未來長期維持這境況。


現時內房截至去年11月的銷售數據仍不差,她認為主要因政策反映需時,但今輪樓市牛市周期已完結,未來銷售面積及樓價將進入下行周期。2016年內地商品房銷售面積預計超過12億平方米,2017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將跌至介乎10億至11億平方米。


新一輪調控措施「限購、限貸,是想要買房子都不讓你買」,若來年進一步從嚴,觀望氣氛更濃,令置業需求再往後推,內房或現更大跌幅。雖然樓市下行周期剛開始,但她認為政府不會想見到資產價格大跌,新一輪放寬的時機或於明年下半年出現。


她預料,未來數年中國會力推供給側改革,將為內房帶來挑戰,包括建材成本、如水泥、鋼材將令利潤率難見改善,未來淨利潤率維持7至8%。雖然過往兩年內地開放融資渠道,現金流增令內房債務壓力舒緩,但近月再次封閉,王丹認為,若「境內債發不出來,境內外融資成本肯定上升」。

2017年1月3日星期二

中美衝突無可避免

2017年對金融市場最大影響可能是兩國的衝突,特朗普上場後將更嚴峻。


美媒:美軍擬南海部署牽引炮及自走炮等重裝備

美國傳媒引述國防部消息指出,因應中國在南海人工島礁部署防空導彈,美軍考慮在南海部署地面重型裝備,如M109自走炮。分析形容這是前所未有的戰略變化。

報道指出,美軍可能部署可發射155厘米口徑火炮的M109自走炮或M777牽引炮,這些武器可以隨時移動,並用作防空系統,擊落地面發射的中長程飛彈與艦射飛彈。

報道引述國防部官員表示,仍未有最後決定,有關方案仍在考慮;但反對南海進一步軍事化,強調主權爭議必須以和平與外交手段處理。

傳統上,美軍重裝備大多部署在中歐與東歐地區。若五角大樓考慮將陸軍及陸戰隊重裝備亦移至亞太區部署,將是新的戰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