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於4月2日宣布了名為「解放日」的關稅措施,這些措施旨在對全球貿易進行重大調整,並立即生效。以下是一些主要內容:
- 對等關稅:針對與美國存在貿易逆差或徵收高關稅的國家,實施報復性關稅。
- 具體稅率:
- 對所有鋼鐵與鋁材產品徵收25%的關稅。
- 對外國汽車徵收25%的關稅,並計劃於5月初對汽車零件徵收額外稅率。
- 政策目標:包括遏制毒品與非法移民、對抗貿易不平等、提高政府收入,以及刺激本土製造業。
- 全球反應:多國已表示將採取報復措施,例如歐盟、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
根據最新的「對等關稅」措施,美國對不同國家徵收的稅率如下:
- 中國:34% (原有20%叠加,即共54%)
- 歐盟:20%
- 越南:46%(最高稅率)
- 台灣:32%
- 日本:24%
- 印度:26%
- 韓國:25%
- 泰國:36%
此外,對於未列入特定稅率的國家,美國將統一徵收10%的進口關稅.
歷史上,關稅戰曾多次發生,對全球經濟和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規模較類似的是於1930年推出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
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於1930年由美國參議員里德·斯姆特(Reed Smoot)和眾議員威爾斯·霍利(Willis Hawley)共同提出,並由赫伯特·胡佛總統簽署成為法律。這項法案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提高進口商品的關稅來保護美國的農業和工業。然而,它卻引發了全球貿易的劇烈反應,並被認為是加劇經濟大蕭條的重要因素之一.
法案的主要內容
- 高額關稅:該法案對超過20,000種進口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創下美國歷史上第二高的關稅紀錄.
- 保護主義政策:旨在保護美國本土的農業和工業,特別是幫助受困的農民.
影響
- 國際報復:許多國家對美國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導致全球貿易量大幅縮減.
- 經濟大蕭條:該法案被認為是導致美國和全球經濟進一步惡化的催化劑。美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在短短幾年內下降了超過60%.
- 失業率上升:法案通過後,美國的失業率從1930年的7.8%飆升至1933年的25%.
這項法案的負面影響促使後來的國際社會採取措施,建立多邊貿易協定以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例如1947年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
在1930年代,全球化的程度與今天相比相對有限,特朗普的新關稅措施將加工去全球化的趨勢,全球經濟將會出現在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