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經濟轉型,向高産值的產業發展,絕對是好事,過往成為世界工廠因為人工及其他成本低,現在發展起來,富有了,不會再以低價競爭,但低技術工人的就業倒要想方法解決,否則政治不穏定就大件事。
中國經濟轉型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全球正處在大調整大變局之中。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物質財富不斷積累,全球貿易、投資、人口流動從來沒有達到今天這樣的規模,互聯網正在把越來越多的人連接在一起,全球擁有移動電話的人數已經超過通電通水的人數。全球化推動的經濟發展也使越來越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根據世界銀行報告,1990—2013年每天生活費不足1.9美元的貧困人口從18.5億減少到7.67億,國家之間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持續下降,全球收入分布的曲線更加均衡。另一方面,世界上戰亂、衝突、地區動蕩此起彼伏,難民潮規模越來越大,財富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最富裕的1%人口擁有的財富超過其餘99%人口財富的總和。信息網絡技術發展並沒有如預期那樣給貧困人口和中產階層創造更多機會,而“贏者通吃”法則加劇了工作崗位流失和中產階層萎縮。
學習時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文章表示,有人將當前世界出現的問題,包括難民潮、收益分配不均完全歸咎於經濟全球化,這是片面的,也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經濟全球化將世界市場融為一體,推動了貿易、投資前所未有的規模發展,推動了全球經濟增長和繁榮,推動了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當前,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與全球經濟陷入“低增長困境”是分不開的。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長達8年的低增長和部分國家經濟停滯,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收入差距,部分人群包括發達國家製造業藍領工人利益受到衝擊,使得各種矛盾凸顯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是讓全球化“刹車”“開倒車”,還是推動全球化繼續前進,將關係到全球經濟復甦進程。
文章認為,全球經濟復甦處在重要關口。經過金融危機後8年的調整,世界經濟出現新曙光。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主要經濟體指標有不同程度改善,G20製造業PMI加權值持續位於擴張區域,大宗商品市場逐步回暖,持續多年的通縮風險有所緩解,國債收益率逆勢上揚,金融市場風險偏好有所提高。當前形勢下,若為了維護一時利益,關起門來搞貿易保護主義,切斷資本、商品和人員流動,尋求自家獨享的安全避風港,將會使世界經濟復甦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而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克服全球化負面效應,打造全球化升級版,推動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更加公平、更有活力、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將為全球經濟開辟更加光明的未來。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深度融入全球化進程。從改革開放初期打開國門到加入世貿組織,再到成為最大的貿易國,中國一直是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積極推動新一輪經濟轉型,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降低,轉向更加依靠消費、服務業和創新驅動,2016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64.6%,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達到51.6%。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2016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一系列積極變化,經濟增速緩中趨穩,工業生產價格由負轉正、企業效益由降轉升、就業增長超出預期,特別是製造業、民間投資等市場力量主導的內生性指標觸底回升,表明經濟趨穩的因素不斷積累。“L”型增長有望進入下半程,從“降速”階段轉向“提質”階段,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將成為主旋律。
文章分析,中國經濟轉型是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部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在30%以上。展望未來,中國經濟轉型將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新動力。
一是中國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型,將持續提升全球市場需求。需求不足是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的重要因素,而需求潛力最大的市場在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2006年的消費額僅占全球消費總額的6.6%,但到2015年,中國消費額占全球的比重上升到15%。從增量看,近兩年來中國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隨著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居民購買力將大幅提升。預計今後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規模有望達到8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口規模將超過2萬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如此大規模的跨境貨物和服務貿易,對各國工商界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更多機遇。
二是中國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和人力資本投資,將深化全球價值鏈分工。2016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已經達到2.08%,研發投入強度從1%上升到2%僅用了12年。同時,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加強職業教育,讓更多的人進入到產業鏈中高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有利於延伸產業鏈,深化全球產業分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三是中國向綠色發展轉型,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2016年,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已經上升到19.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5%和6.6%。中國向綠色發展轉型,對於全球減排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中國企業擴大對外投資,將為投資對象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近年來,中國在積極吸引外資的同時,對外直接投資快速增長。2015年中國成為淨資本對外輸出國,2016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701.1億美元,較上年增長44.1%,改革開放以來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已超過1.2萬億美元。今後5年,中國將吸收6000億美元外商投資,而對外投資將達7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不僅為持續低迷的全球投資與貿易注入動力,也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五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越來越多的公共產品,將為全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不僅解決了自身13億多人的溫飽問題,使7億多人擺脫貧困,而且積極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1950年至2016年,中國累計對外提供援助4000多億元人民幣。中國倡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達到500多億美元,亞吉鐵路、蒙內鐵路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和投入運營,促進了沿線各國經濟發展。中國積極推動多雙邊投資貿易體系,支持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銀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全球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國際合作,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為增強全球經濟增長包容性作出新貢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