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2日星期二

銀行分行漸被科技取代

近年已經很少到銀行分行處理銀行相關事宜,除了取外幣現鈔外,全部用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進行。


「金融科技只會持續 唔會返轉頭」 花旗分行漸被手機取代

金融科技減輕銀行經營成本,分行亦有望被手機取代!花旗銀行香港區總經理伍燕儀指,數碼化大趨勢下,該行櫃枱交易部份被互聯網取代,若有分行交易額縮減,則再考慮閂舖,與此同時該行積極發展視像銀行,明言「金融科技只會持續,唔會返轉頭」,又指「如果睇唔到未來嘅變化,就會好似VCD被淘汰」。
記者:周家誠
伍燕儀接受本報專訪時指,五年前花旗有42間分行,去年跌至24間,現時為22間。據悉,主要是與往時關掉花旗財務有關。此外,以往分行、客戶服務經理、high touch(緊密接觸)為市民銀行服務首選,現時則傾向選擇手機或網上交易,「不是銀行主動閂掉分行,而係因為金融科技世界有好多嘢發生緊」。
伍燕儀指,花旗接近九成交易於分行外進行,包括互聯網、電話、櫃員機等,多年來數碼化下,出納員經手交易跌近17%,「有些跌五成,有些如花旗會德豐總行,跌幅僅少許」,故需視乎地區關掉分行。

過百萬交易仍須分行處理

花旗香港使用數碼渠道客戶反增近兩成,伍燕儀說,近年手提電話滲透率、使用時間增,令市民日常生活習慣改變,而銀行屬於生活重要一環,但客人經歷未必愉快,亦不會如衣食住行般主動處理,故此才實行數碼化,令客戶更方便完成程序。
至於餘下一成分行交易額何時被數碼化消滅?伍燕儀指不少高風險交易,例如交易過100萬元,容易出現舞弊,尚須在分行進行,但未來若科技成熟,社會上終有一日可以無銀行分行,「但呢樣嘢係由消費者行為帶動,唔係銀行想」。
不過金融科技發展上仍然初步,伍燕儀指,在現時高度監管環境,牽涉私隱等事宜須顧及,但無論如何,「金融科技只會發展,唔會返轉頭。」
她形容銀行發展金融科技有三個「桶」,第一個裝載的是銀行交易技術,例如往時在櫃枱交易須出示身份證、簽名,但仍有偽冒風險,故此希望分行亦應用聲紋認證,與顧客通話後即可展開交易。

第四季料推視像銀行服務

其次是瞳孔認證,「希望年底可以推到,會睇幾個因素,包括有沒有合適手機種類、金管局批核情況、客人意願」。至於該行早前提及的視像銀行服務,料於第四季推行,惟要點是保障資料順利傳輸。
第二項則利用金融科技提供增值服務,伍燕儀舉例,以機械人理財顧問(Robo-advisor)服務客人,「可以幫客人做模擬測試,例如風險胃納,喜歡嘅投資區域,然後畀到個投資建議你,仲可以back test番個回報同埋未來展望。」此項服務料針對資產值50萬元至150萬元之Citi Priority客戶,目前在尋找技術供應商階段。
至於第三項則是建立生態系統(Ecosystem),結合其他例如社交工具,「有啲市場行得快啲,例如泰國用Line可以查戶口結餘,不過仲未做到交易」。未來亦會在香港物色合作方。此外亦會持續開放應用程式接口(API),加強與金融創企合作。
花旗金融科技策略運行逾年,未來三年亞洲區對科技投入支出將會上升近15%,伍燕儀又提到服務成本正在下跌,更估未來三年大幅下跌30%,但未有就收入成本比率設立目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