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發布的獨家調查,Meta(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 母公司)2024 年預計從詐騙與違禁商品廣告中獲利高達 160 億美元,折合約 1248 億港元,佔其全年總收入約 10.1%。這報導震驚全球,也讓數十億用戶開始質疑:我們每天看到的廣告,到底有多少是騙局?
一天 150 億次詐騙廣告推送,持續三年未停
路透社取得的 2024 年底內部簡報顯示,Meta 平台每天向全球用戶推送約 150 億則「高風險」詐騙廣告,其中包括:
假投資(虛擬貨幣、股票騙局)
非法線上賭博
未經核准的減肥藥、壯陽藥
仿冒奢侈品與禁售武器配件
更驚人的是,這種高風險廣告已連續推送至少三年,幾乎未曾中斷。單是純詐騙類廣告,每年就為 Meta 貢獻約 70 億美元(約 546 億港元)。
只有當 AI 判斷「詐騙機率 ≥ 95%」時,才會直接封鎖廣告主。
如果機率在 80%–94% 之間,系統不會封號,而是自動調高廣告費率,作為「懲罰」。換句話說,疑似詐騙者只要願意多付錢,就能繼續觸及數億用戶。
路透社引述內部文件指出,曾有四個已被證實為詐騙的廣告活動,在被移除前總共為 Meta 帶來 6700 萬美元收入。高層明知風險,卻因影響收入而遲遲不採取強硬措施。
高層親口承認:嚴格執法會「損害業績」
2024 年一份標記為「機密」的簡報中,Meta 高層明確寫道:
「若立即全面封殺所有高風險廣告,預計將損失數十億美元年度收入。」
公司因此制定「溫和減量」計畫:
2025 年底將違規收入比例降至 7.3%
2027 年進一步降至 5.8%
換句話說,Meta 並非不知道問題,而是選擇用三年時間慢慢戒掉這塊肥肉。
Meta 火速回應:數字「選擇性呈現、嚴重失真」
事件曝光後,Meta 發言人 Andy Stone 在 X 平台連發多則貼文反擊:
「路透社引述的文件選擇性截取、斷章取義。那個 10.1% 的數字極其粗糙,包含大量合法廣告,實際比例遠低於此。」
他強調過去 18 個月,用戶詐騙檢舉量已下降 58%
2025 年至今已移除 1.34 億則違規內容。然而,Meta 始終未提供替代數字,也未公開內部文件完整內容。
近期多國聯手破獲多宗欺詐大案,當中最觸目的陳志案更明確顯示廣告費相對涉案金額的微不足道。
95%的詐騙機率門檻相當高,監管及執法機構必須探取行動,而用戶或許亦需保持驚覺,甚至考慮是否仍使用Meta 旗下的社交天平台,但現時可替代的選擇的確有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