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廣交會海外買家減兩成

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開幕,吸引了超過30,000家企業參展。然而,海外買家註冊人數僅達20萬,比上屆的25.3萬人減少了約。其中,歐美買家比例從上屆的20%下降至約10%。

這一變化與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145%關稅有關,導致美國買家普遍要求延遲交貨,甚至停止下單。部分中國企業表示,這種情況使其業務陷入困境,甚至可能面臨裁員。

此外,廣交會的宣傳較往屆保守,加上攤位費用高昂,使得部分企業選擇與其他公司共用攤位,甚至乾脆不參展。經濟下滑及俄烏戰爭的影響也降低了買家的採購意願。

假如數字將歐洲及美國買家獨立計算,美國買家下跌數字可能更驚人。特朗普政府剛剛更將對中國關稅調高至245%,數字雖然已經如中方聲明,其實兩國再將關稅提升已經沒有意義,兩國經貿其實已實質上脫鈎。

不過,現時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值外訪,希望拉攏其他國家合作,美國是否藉此向其他國家示警? 如美國脅迫其他國家聯合圍堵中國,相信中國將迎來更大難關。

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

中國將加強刺激內需

為應對關稅戰,中國政府近期強調要釋放消費潛力,並將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收益和擴大國內需求作為首要任務。市場預期,政治局會議可能會加碼刺激內需,並可能在今季全面降準降息,以支持經濟增長。

此外,分析指出,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可能促使中國進一步提振內需,並偏好服務型企業與必需消費品行業。投資者也關注內需股的表現,部分內需股近期顯著反彈。


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美股匯債三殺極不尋常

最近,美國市場出現了罕見的「股匯債三殺」現象,這種情況通常在新興市場較為常見,但如今卻發生在美國,令人關注。美股、美元和美國國債同時遭遇拋售,這反映出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和金融體系的信心正在動搖。

這一現象的背後原因包括政策的不確定性,例如關稅政策的反覆,以及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投資者通常會在市場波動時湧向避險資產,但這次卻出現了相反的情況,美元和美債未能吸引避險資金。

這種情況可能預示著全球資本市場正在經歷結構性的轉變,對美國資產的信任正在下降。

美國今次關稅政策反覆得令各國都難以適應,相信各國即使與美國達成協議,也有機會續步對美國去風險化。

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特朗普暫緩對等關稅 中國除外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最近宣布暫緩對超過75個國家的對等關稅90天,但中國被排除在外。相反,他將對中國的關稅提高至145%,以回應中國的報復性措施。中國亦表示關稅戰已達到產品沒有市場的地步,不會再就關稅升級。

假如最終中美經濟脫鈎,東南亞或許會有得益,但全球多國或會去美國風險化,慢慢減少對美國依賴,而國債被拋售,擔心長遠影響美國發債集資能力,正是特朗普暫緩關稅的主因。

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

白宮宣布對華關稅已達到145%

白宮宣布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總關稅已達到145%。這包括最近新增的125%對等關稅,以及此前針對芬太尼毒品問題徵收的20%額外關稅。這一舉措被視為美中貿易戰的進一步升級,並引發了全球市場的劇烈反應。

作為今次關稅戰主要敵人,145%關稅形同經貿脫勾,中美經貿會否在未來幾年脫勾,還是在不久將來達成協議呢?香港會緊跟國家步伐,最終向美國貨品收取高額關稅,還是維持現狀,成為大國博弈的緩衝區呢?

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特朗普威脅周三加徵中國50%關稅

中國向美國貨品徵收34%報復性關稅,特朗普威脅如中國不解除報復性關稅,將於周三向中國加徵50%關稅。

原本都有其他國家表示會報復,但都口風轉趨優先談判解決,中國與美國現在單打獨鬥。

現時情況,兩國都暫沒有下台階,未知關稅戰會否再升級。

2025年4月6日星期日

日經開市大跌 中港股市勢危

日經指數最近出現了大幅下跌,今天早些時候報31181點,跌幅達到7.7%,下跌了2599點。這次下跌反映了市場對美國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經濟衝擊的擔憂。此外,東證指數也重挫9%,引發了市場恐慌。

中國成為目前僅有宣佈關稅報復措施的國家,而據報現時已經有50多國要求與美國談判。除中國外,只有歐盟取態比較強硬,但都是以談判優先。因此,暫時只有中國與美國直接硬碰。

日本股市今早急挫,中港股市應該也會風高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