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星期日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特朗普全球關稅不合法 但允許繼續有效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於2025年8月29日裁定,特朗普總統實施的大部分全球關稅措施違法,特別是其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所徵收的「對等關稅」及其他關稅,認為這些措施超越了總統的權限,缺乏國會明確授權。法院指出,IEEPA賦予總統應對國家緊急狀態的權力,但未明確包括徵收關稅的權力。然而,法院允許這些關稅措施繼續生效至2025年10月14日,以便特朗普政府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

特朗普隨後表示,該裁決若維持將摧毀美國,並計劃在最高法院尋求翻盤。白宮已迅速提出上訴,顯示其決心維持關稅政策。此裁決對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構成重大挑戰,但暫時的寬限期使得關稅在審理期間繼續有效,影響全球貿易談判及相關國家的策略。

特朗普做事要快,經常以法律以外途徑意圖速戰速決,但經常受到法律挑戰。不過,就關稅戰而言,的確也達成不少協議。

2025年8月25日星期一

九建6月底止資本負債比率100.9%

香港地產市場面對多重挑戰,九龍建業(0034.HK)在2025年上半年展現出穩健的財務調整策略。根據最新財報,截至6月底,九建的資本負債比率為100.9%,雖然仍高於理想水平,但已較去年底的104.4%有所改善,反映出公司在財務結構上的積極調整。

九建目前的銀行貸款總額約為187.4億元,較去年底減少約2%。其中,一年內到期的貸款約為17.09億元,而公司手持現金則達9.57億元。上半年,九建成功透過香港及內地物業項目帶來現金流入,包括將軍澳海茵莊園約13.67億元,以及內地項目約3.68億元,進一步強化資金流動性。

為進一步降低負債比率,九建已出售逾3.5億元非核心資產,並將持續推售海茵莊園餘下單位、半山名滙、清水灣道項目及內地物業,以期帶來更多現金流入。

市場預期美國9月會減息,一衆高負債企業寄望能減低利息開支,而一衆財困地產商更希望減息能刺激物業成交,加快出售物業套現。

2025年8月22日星期五

財務公司倒閉潮

自2021年起,香港財務公司數量持續下滑。根據統計,短短四年間已有超過440間財務公司退出市場,持牌放債人數由高峰期的約2,500間減至2024年的2,046間。曾經被視為搵快錢的財仔殼牌照,如今價格暴跌至不足十萬港元,反映出市場信心的急劇萎縮。

財務公司倒閉潮的成因並非單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織所致:

(1) 樓市低迷:房地產價格下跌,抵押品價值縮水,導致壞帳風險飆升。許多財務公司依賴物業抵押貸款,當樓價不再穩定,資產保障機制失效,風險迅速擴大。

  (2) 利率政策調整:政府將財務公司最高可收取的利率由60%下調至36%,直接壓縮了利潤空間,使高風險借貸模式難以為繼。

(3)  監管趨嚴:新規定要求財務公司向「信資通」提交借款人信貸資料,增加合規成本,也使得高風險客戶更難獲批貸款,進一步削弱業務量。

(4) 消費者行為改變:隨著金融科技興起與信貸透明度提升,市民傾向選擇利率更低、條件更穩定的銀行或網上貸款平台,傳統財務公司逐漸失去競爭力。

面對倒閉潮,部分財務公司選擇轉型,例如專注於企業融資、物業管理或與金融科技平台合作,尋求新的出路。然而,轉型並非一蹴而就,需面對技術、資金與人才的多重挑戰。

---


如果你對某家財務公司的現況、行業前景或投資風險有興趣,我可以幫你進一步分析。這場風暴還遠未結束,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2025年8月20日星期三

DFI 計劃在港大裁員

當前香港零售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DFI零售集團(前稱牛奶公司)近日宣布將在港進行裁員,引起業界關注。作為惠康、萬寧、7-Eleven等知名品牌的母公司,DFI此舉不僅反映出企業內部的結構調整,也揭示了整體市場環境的壓力。

根據集團行政總裁貝思哲(Scott Price)向員工發出的內部電郵,裁員的主要原因是支援職能成本不斷上升,導致營運架構過於複雜,決策效率下降,甚至影響產品成本。他指出,這種情況已不符合集團的業務目標,必須作出改變。

裁員措施包括削減部分香港員工職位,並將部分職能外判,以簡化營運流程。此舉旨在提升效率,並回應消費者對低價商品的需求。雖然集團未有公布具體裁員人數,但其在港澳地區擁有超過7,000名員工,旗下分店遍佈全港,包括約280間惠康、逾40間Market Place、逾320間萬寧及超過1,100間7-Eleven。

DFI在今年上半年錄得虧損約3,800萬美元,營業額亦按年下跌0.4%至43.87億美元。這些數字反映出香港零售業正面對消費者北上消費、遊客減少及營運成本上升等多重壓力。

DFI的裁員行動或許只是冰山一角,未來更多零售企業可能也會面臨類似的調整。在這個轉型的時代,企業如何在成本與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

香港近期的失業率與就業不足率上升,揭示了本地勞工市場面臨的多重挑戰與深層結構性問題。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2025年5至7月期間,失業率升至3.7%,失業人數達14.5萬人,創下近三年新高;而就業不足率則維持在1.4%,顯示不少市民雖有工作,卻未能獲得足夠工時或穩定收入。

首先,零售業的裁員潮成為焦點。DFI零售集團在港裁減人手,反映出本地零售業正面對消費模式改變、成本壓力與北上消費的衝擊。網購興起與高昂租金令傳統零售難以維持原有規模,導致失業率在該行業升至5%,成為重災區之一。

其次,就業市場的分化現象日益明顯。建造業與餐飲業的失業率分別高達7.2%與6.4%,顯示基層工種受影響尤甚。相對地,社會工作與清潔行業的失業率則有所改善,反映部分行業仍具吸納力。然而,就業不足人數增至5.52萬人,突顯出隱性失業的問題愈趨嚴重。

第三,畢業生湧入勞動市場亦對短期數據造成影響。每年夏季均有大量應屆畢業生尋找工作,令失業人數短期上升。雖然此屬季節性現象,預期至9月後情況將有所緩和,但亦突顯青年就業支援的重要性。


最後,企業與政府需共同應對這場勞工市場的挑戰。大型企業如DFI的裁員行動顯示,即使是具規模的公司亦難逃經濟壓力。

2025年8月19日星期二

軟銀白宮雙雙入股英特爾

國政府與日本軟銀集團近日雙雙入股英特爾,引發業界高度關注。這不僅是資本操作,更是地緣政治與科技戰略交織下的重要佈局。

美國政府透過《晶片與科學法案》提供的資金支持,考慮將補助轉為股權投資,可能取得英特爾約10%的股份,金額高達100億美元。此舉不僅加速資金到位,也可能使美國政府成為英特爾最大股東,進一步鞏固本土晶片製造能力,減少對外依賴,尤其是在高階製程領域。

與此同時,日本軟銀集團也宣布以每股23美元的價格投資20億美元,取得約2%的英特爾股份。軟銀此舉被視為對美國半導體製造的長期信心表態,也與其在AI晶片領域的佈局密切相關。軟銀目前是Arm Holdings的主要股東,並積極推動「伊邪那岐」專案,目標是打造新一代高效能AI晶片,挑戰輝達與台積電的領先地位。

英特爾近年在製程技術與AI晶片市場的競爭中略顯疲態,面對台積電與輝達的強勢崛起,急需外部資源與策略合作來重振旗鼓。新任執行長陳立武上任後積極推動改革,包括裁員、成本控管與策略重整,並與孫正義展開密切合作,未來可能在晶圓代工與AI領域展開更深層次的聯盟。

這場由政府與企業共同推動的資本重組,不僅為英特爾注入新動能,也可能改寫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格局。在科技與政治交織的時代,晶片不只是技術產品,更是國家戰略的核心資產。英特爾能否藉此翻身,值得關注。

2025年8月14日星期四

長和港口交易今年難成事

長和集團最近已正式表態,今年內無法完成其全球港口業務的出售交易。這筆交易原本計劃將分布在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戰略港口)轉讓給由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財團,總價值高達228億美元。但由於涉及多國監管機構的審批,加上交易規模龐大、地緣政治敏感度高,長和管理層在8月14日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坦言,即使今年能達成具約束力的協議,實際交割也難以在年內完成。

目前交易已進入新階段,長和已邀請中國內地的主要戰略投資者加入討論,希望能促成一個對各方都有利、並獲得所有監管機構批准的方案。

這場交易不僅是商業操作,更牽動中美之間的敏感神經,這筆交易可能成為地緣政治角力的象徵之一。

此外,巴拿馬當局已入稟當地法院,指長和巴拿馬運河的兩個港口續約時涉及法律問題,要求裁決續約無效,而裁決結果對交易有重大影響。

2025年8月13日星期三

路勁基建停付債券及票據本息

路勁基建(01098.HK)宣布,因未能達成部分票據的修訂及豁免門檻,公司決定暫停支付所有離岸債務的本金及利息。

路勁於早前已經傳出財困,現在宣佈停付離岸債務本息,未知最終能否解決財務問題,而下一間出事的會是那間發展商呢?

傳中央約談網企 解釋購Nvidia H20晶片

近日,中國政府約談多家主要科技企業,要求其就採購美國晶片巨頭輝達(Nvidia)所生產的 H20 晶片作出解釋。此舉引發外界關注,反映出中國在科技自主與數據安全方面的高度警惕。

據知情人士透露,參與約談的部門包括國家網信辦等機構,會議中要求企業說明為何選擇輝達晶片而非國產替代品。政府官員擔心企業在向輝達提交審查材料時,可能涉及客戶資料、使用場景等敏感訊息,進而影響國家安全。

儘管目前未有明文禁止企業採購H20晶片,但部分企業已接到暫停採購的非正式指令,顯示政府對此事態的審慎態度。

此次約談涵蓋騰訊、字節跳動、百度、阿里巴巴等大型科技公司,以及部分中小型人工智慧企業。這些企業原本計劃採購H20晶片,以應對美國對高階晶片出口的限制,並維持AI模型訓練與運算能力。

H20晶片是輝達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產品,性能雖不及A100或H100,但仍具備一定的AI運算能力。企業選擇H20,主要是出於技術需求與供應可得性的考量。

中國政府長期推動半導體自主化,鼓勵企業採用國產晶片。然而,在AI領域,國產晶片在性能與生態系統方面仍存在差距,導致企業在實際應用中仍依賴輝達等外資供應商。

此次約談反映出政府在技術自主與安全風險之間尋求平衡。未來,隨著國產晶片技術逐步提升,企業或將面臨更多政策引導,促使其轉向本土供應鏈。

不過,國內科企仍考慮購買特別為中國市場設計的H20晶片,反映中國自主研發晶片仍然未趕上市場發展的需要。

2025年8月12日星期二

Perplexity 提購Chrome

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Perplexity 向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提出以 345 億美元收購 Chrome 的消息曝光後,整個科技界為之一震。這項收購提案不僅金額驚人,更可能改寫全球搜尋引擎與瀏覽器的競爭格局。

Perplexity 的目標十分明確:挑戰 Google 在搜尋市場的霸主地位。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瀏覽器之一,Chrome 擁有超過 35 億用戶,佔據全球瀏覽器市場逾六成。若能掌握這個網絡入口,Perplexity 將有機會改變用戶的搜尋習慣,進一步推廣其 AI 搜尋技術。

這項提案的時機也頗具策略性。目前,美國地區法官 Amit Mehta 正在審理一宗反壟斷案件,考慮是否強制 Google 出售 Chrome,以回應其在搜尋市場的壟斷行為。Perplexity 的收購建議,某程度上呼應了這場法律戰的焦點,並可能成為 Google 面對壓力時的一個選項。

值得注意的是,Perplexity 本身估值僅約 180 億美元,卻提出高達 345 億美元的收購價,顯示其背後有強大的資金支持。據報導,多家大型創投基金已承諾全額資助這項交易,儘管具體投資者尚未公開。這項收購提案屬於「非約束性要約」,意味著仍有協商與調整空間。

若這宗交易成真,將不只是一次企業併購,更可能是 AI 技術對傳統搜尋模式的一次重大挑戰。Google 是否會接受這筆天價收購,還是會選擇捍衛其瀏覽器與搜尋引擎的雙重霸權,仍有待觀察。無論結果如何,這場博弈勢必牽動整個科技產業的未來走向。

2025年8月11日星期一

銀行考慮接管北角和富商場

香港商業地產市場再度傳出震撼消息,位於北角的和富商場可能面臨銀行接管。據報商場業主因未能償還一筆約15億元港元的貸款,導致債權銀行考慮委任接管人,接管商場資產。

和富商場位於北角和富道,樓面面積約21萬平方呎,擁有近百間商舖,曾是區內重要的零售地標。2018年,該商場由Chelsfield Asia與地產管理公司鵬里資產(Pamfleet)組成的合資企業以約20億元港元購入,成交價較當時估值高出近九成。

然而,隨著疫情衝擊及消費模式改變,商場租金回報未如理想。鵬里資產於2020年被施羅德資本(Schroders Capital)收購,商場資產亦由施羅德管理。

據報該合資企業於今年初未能如期償還由新加坡大華銀行(UOB)提供的貸款,導致違約。由於和富商場是該筆貸款的抵押品,銀行正考慮委任接管人,接管商場以保障債權。

施羅德資本則表示,正與銀行積極商討資產管理方案,希望能達成對各方最有利的結果。

這宗事件不僅揭示了個別資產的財務風險,更反映出香港商業地產市場的深層挑戰。高估值收購、租金壓力、消費疲弱,加上利率上升,令不少商業物業面臨資金壓力。

和富商場今年初曾公開招標出售,但未能成功交易,顯示市場對商業物業的投資意欲仍然低迷。若銀行最終接管,將成為香港近年少見的大型商場資產重組案例,或為市場帶來新的估值參考。

2025年8月4日星期一

美國大幅提高印度進口商品關稅

美國宣布對自印度進口的部分商品提高至 25% 的關稅,此舉被廣泛解讀為對印度繼續大量進口俄羅斯石油的反制措施。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直言,印度不僅以優惠價格從俄羅斯購油,還透過再銷售方式牟取利益,並批評其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冷漠且自私。

這項新關稅政策凸顯出美印之間在能源與地緣政治議題上的摩擦。特朗普更指出,若印度不改變現行行為模式,未來可能面臨更嚴厲的懲罰措施,例如次級制裁,進一步限制其國際金融與貿易活動。

印度方面則表示,將持續與美國展開協商,努力降低新關稅對其經濟造成的衝擊。同時,印度亦考慮增加從美國進口天然氣、通訊設備與貴金屬等商品,以平衡雙邊貿易逆差,減緩緊張局勢。

儘管此政策以經濟手段為主,其背後所牽動的國際能源格局與外交關係,可能對未來全球市場走向產生深遠影響。尤其英美烏兩國簽署礦產協議後,美國明顯加強對俄羅斯施壓,希望盡快從礦產協議中獲利。


2025年8月3日星期日

數據不理想 特朗普炒勞工統計局長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以數據操控為由,突然解僱勞工統計局局長 Erika McEntarfer,此舉在政界與市場引起廣泛震撼。事緣於7月份非農就業數據異常疲弱,新職位僅增 7.3 萬個,與市場預期相差甚遠。更有前兩月的修訂數據顯示大幅向下調整,總共削減了逾 25 萬個職位。

特朗普聲言,這組數據毫無依據,控訴 McEntarfer 出於政治目的編造虛假信息,更直斥此舉為國家級騙局。他堅稱美國經濟持續穩健增長,而負面數據無法反映真實情況。

事件迅即引發爭議。多位經濟學者與國會議員批評解僱決定極具風險,恐危及統計機構的公信力與獨立性。勞工統計局一向被譽為黃金標準,其數據為全球市場與政策制定者所依據,若其獨立性受損,恐對投資者信心與國家透明度造成嚴重打擊。

如此一來,對美國數據的可信性,長遠必會受到質疑。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8月1日各國新關稅生效 美股開市前受壓

2025年8月1日,美國啟動的新一輪對等關稅政策正式生效,全球貿易局勢再掀波瀾。儘管微軟與Meta等科技巨擘公布亮眼財報,華爾街市場仍受到新關稅影響,三大指數同步下跌,道瓊工業指數更是重挫330點,反映投資者對全球經濟走向的擔憂。

此次關稅措施涉及多國,部分稅率尚未明確,加劇市場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在等待美國即將公布的就業數據之際,普遍採取保守立場,觀望情緒濃厚。美元指數突破100大關,顯示資金有轉向避險資產的趨勢,而台積電ADR也同步下跌0.52%,突顯全球供應鏈風險。

面對關稅壓力,雖然部分企業具備轉嫁成本的能力,但市場依舊憂慮此舉可能推升通膨、削弱消費力。聯邦儲備局後續政策是否轉向更鷹派,以及非農就業數據的表現,都將左右短期市場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