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星期三

DFI 計劃在港大裁員

當前香港零售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DFI零售集團(前稱牛奶公司)近日宣布將在港進行裁員,引起業界關注。作為惠康、萬寧、7-Eleven等知名品牌的母公司,DFI此舉不僅反映出企業內部的結構調整,也揭示了整體市場環境的壓力。

根據集團行政總裁貝思哲(Scott Price)向員工發出的內部電郵,裁員的主要原因是支援職能成本不斷上升,導致營運架構過於複雜,決策效率下降,甚至影響產品成本。他指出,這種情況已不符合集團的業務目標,必須作出改變。

裁員措施包括削減部分香港員工職位,並將部分職能外判,以簡化營運流程。此舉旨在提升效率,並回應消費者對低價商品的需求。雖然集團未有公布具體裁員人數,但其在港澳地區擁有超過7,000名員工,旗下分店遍佈全港,包括約280間惠康、逾40間Market Place、逾320間萬寧及超過1,100間7-Eleven。

DFI在今年上半年錄得虧損約3,800萬美元,營業額亦按年下跌0.4%至43.87億美元。這些數字反映出香港零售業正面對消費者北上消費、遊客減少及營運成本上升等多重壓力。

DFI的裁員行動或許只是冰山一角,未來更多零售企業可能也會面臨類似的調整。在這個轉型的時代,企業如何在成本與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

香港近期的失業率與就業不足率上升,揭示了本地勞工市場面臨的多重挑戰與深層結構性問題。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2025年5至7月期間,失業率升至3.7%,失業人數達14.5萬人,創下近三年新高;而就業不足率則維持在1.4%,顯示不少市民雖有工作,卻未能獲得足夠工時或穩定收入。

首先,零售業的裁員潮成為焦點。DFI零售集團在港裁減人手,反映出本地零售業正面對消費模式改變、成本壓力與北上消費的衝擊。網購興起與高昂租金令傳統零售難以維持原有規模,導致失業率在該行業升至5%,成為重災區之一。

其次,就業市場的分化現象日益明顯。建造業與餐飲業的失業率分別高達7.2%與6.4%,顯示基層工種受影響尤甚。相對地,社會工作與清潔行業的失業率則有所改善,反映部分行業仍具吸納力。然而,就業不足人數增至5.52萬人,突顯出隱性失業的問題愈趨嚴重。

第三,畢業生湧入勞動市場亦對短期數據造成影響。每年夏季均有大量應屆畢業生尋找工作,令失業人數短期上升。雖然此屬季節性現象,預期至9月後情況將有所緩和,但亦突顯青年就業支援的重要性。


最後,企業與政府需共同應對這場勞工市場的挑戰。大型企業如DFI的裁員行動顯示,即使是具規模的公司亦難逃經濟壓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