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歐洲電信政策正面臨一場重大轉向。歐盟執行委員會正考慮將針對中國電信設備商華為與中興的安全建議,升級為具法律約束力的強制規定,要求成員國全面移除其設備。此舉不僅反映出歐盟在數位基礎建設安全上的立場轉變,也可能對中歐科技與經貿關係造成深遠影響。
早在2020年,歐盟已發布指導方針,建議成員國在5G網絡建設中限制「高風險供應商」的參與,華為與中興即被視為主要對象。然而,該指導方針並不具法律效力,導致部分成員國仍繼續採用中資設備。
如今,歐盟執委會副主席Henna Virkkunen表示,將推動將此建議轉化為強制性規定,要求所有成員國在其電信網絡中移除華為與中興的設備。此舉意味著歐盟將不再容忍成員國在安全政策上的分歧,並可能對違規者施加財政懲罰或法律訴訟。
目前,瑞典、丹麥、愛沙尼亞等國已採取行動,禁止華為與中興參與其5G建設。但仍有部分成員國基於成本、技術依賴或政治考量,未完全配合歐盟建議。
歐盟此番強硬立場,可能加劇成員國間的政策摩擦,也將使電信業者面臨設備替換與網絡重構的高昂成本。
對於歐盟的最新動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強烈不滿,批評歐盟「沒有法律依據和事實證據」,以行政手段打壓中國企業,違反市場原則與公平競爭。他強調華為與中興在歐洲「依法合規經營」,呼籲歐盟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歐盟的政策轉向不僅影響歐洲本地電信市場,也可能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若歐盟進一步將此政策納入其「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對外援助計劃,可能迫使非歐盟國家在基礎建設採購上排除華為與中興,以換取歐盟資金支持。
歐盟若全面移除華為與中興設備,最大受益者將是歐洲信設備商如諾基亞(Nokia)與愛立信(Ericsson),而韓國三星(Samsung)、日本 NEC與富士通、美國思科(Cisco)與Juniper Networks都有機會從中受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