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

巴拿馬要求裁定長和旗下港口公司延長合約無效

近日,巴拿馬審計部門對長和集團旗下港口公司Panama Ports Co.的續約合約提出挑戰,事件迅速升溫為一場涉及法律、財政、甚至地緣政治的風波。

自1997年起,Panama Ports Co.便掌管位於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兩大港口: 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根據合約條款,該公司於2021年啟動「自動續約機制」,將營運權延長至2047年。然而,巴拿馬審計總長Anel Flores指出,此續約程序未經必要審批,涉嫌違反憲法與政府財務規範。

審計報告揭露,公司未依約向政府繳交應付費用,總額高達3億美元,且未如合約規定分帳10%利潤。此外,公司亦被指利用享有稅務豁免的承包商架構,導致國家收益受損。審計總長更指出此合約偏袒一方、存在濫用情況,已向檢察機關提出刑事檢控,針對批准續約的官員與企業高層。

此事件更波及長和原計劃將港口資產出售予美國財團(以貝萊德為首)的交易,金額逾190億美元。若法院裁定合約無效,交易恐受阻,甚至可能引發中美資本在拉美地區的新一輪角力,中國國企如中遠集團據傳亦有意參與收購。

這宗事件不只是商業糾紛,更是國際勢力的角力,港口的命運與巴拿馬的國家利益密不可分。

中國政府大力反對長和出售港口計劃,當中巴拿馬港口更是風暴的中心。除非中、美及巴拿馬三國取得共識,巴拿馬以法律手段解決爭議會是最可能的結果。

2025年7月29日星期二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8.8的大地震

今天,俄羅斯遠東地區堪察加半島外海發生了規模8.8的大地震,是該區自1952年以來最猛烈的一次。地震震央位於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市東南約136公里處,震源深度約為20公里,屬於大型逆衝型地震,由板塊擠壓造成斷層破裂。

強震隨即引發海嘯,最高浪高達4公尺,迅速波及太平洋沿岸多個國家。俄羅斯本地北庫里爾斯克的港口小鎮遭海水淹沒,當地居民緊急撤離。日本北海道沿岸觀測到0.3至0.4公尺的海嘯波,福島核電站因此暫停核污水排放作業。台灣與中國沿海地區也紛紛發出海嘯警報,預估浪高達1公尺,警戒範圍涵蓋上海、舟山、台北與花蓮。美國與加拿大西岸地區,包括夏威夷、加州與阿拉斯加,也緊急發布海嘯警報,預計可能遭受破壞性波浪侵襲。

地震造成堪察加半島部分建築損毀,包括一所幼兒園牆壁倒塌,所幸無人傷亡。此外,部分地區電力與通訊中斷,居民迅速避難。俄羅斯官方已表示,未來一個月內可能會出現強烈餘震,要求民眾提高警覺。

這場地震不僅是地質事件,更牽動整個環太平洋地區的安全體系與防災能力。從能源供應中斷、基礎設施重建,到民眾生命財產的保護,各國都在進行應急處理與災後檢討。

這次事件也再次提醒世界,面對自然力量。今次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對日本影響應該較大,短期內如未買機票,相信旅客都會推遲日本行程,而今次日本面向太平洋的地區,相信多處會受影響。

2025年7月28日星期一

紀惠蝕一半沽中環中心26樓全層

近期地產界再掀波瀾,紀惠集團以約3.5億元出售中環中心26樓全層,面積近25,000平方呎,每呎售價約14,000元,與2021年疫後購入時的6.93億元相比,帳面蝕讓逾3.4億元,跌幅近五成,堪稱近年最大宗單一蝕讓個案。

這項交易不僅突顯甲級寫字樓價格回調,更反映疫情後市場信心疲弱,租金回報與長線升值潛力未如預期。據悉新買家為香港律師會。

紀惠近年積極調整資產組合,自2018至2021年間斥資22億元購入中環中心三層,現已陸續出售部分物業,連同今次交易共套現約8.7億元,反映其對寫字樓前景審慎態度。

這宗交易為市場敲響警鐘,甲級寫字樓不再等同穩健投資,地產資本操作正面臨新一輪洗牌。由於眾多投資者急於沽貨,工商物業相信需要較估值出現明顯折讓才有望沽出。

2025年7月25日星期五

磁帶大王陳秉志遭4財仔申破產

磁帶大王陳秉志,憑代工音響產品致富,更進軍地產,參與中環中心的世紀收購,一度身家過百億。然而,最近他卻因資金周轉問題,被四家財務機構申請破產,令人不勝唏噓。

在2022年,他以高達2.18億元購入北角海峯園119個車位,每個平均約183萬元,其後向多家財務機構承造1.744億元貸款。不幸的是,香港車位價格急挫,現時每位跌至約125萬至135萬元,令整體資產價值大幅下滑,形成嚴重負資產。

申請破產的債權人包括長江財務、靄華信貸、施百嘉財務及富高財務(亞洲),債務糾紛與上述車位直接相關。同時,他名下市值4.3億元的薄扶林獨立屋,也因拖欠富邦銀行約3.5億元貸款而遭接管並放售,進一步加劇財困。

面對破產危機,陳秉志坦然接受:「我欠佢哋錢,佢哋採取法律行動都啱嘅……我都預咗要破產架啦,冇問題的,係要承擔責任。」

這樁事件不僅折射出個人投資風險,也反映香港地產市場波動對資產負債表的衝擊。從掌握磁帶王國到投資地產失利,陳秉志的故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2025年7月22日星期二

紀惠再放售總值11億的3項物業

紀惠集團近日再度出手,計劃放售三項位於佐敦、屯門及大圍的物業,合共估值約10.88億元。此舉反映出集團持續調整資產組合以應對市場變化及優化資金部署。

其中位於佐敦的柯士甸廣場樓高24層,總建築面積逾99,000平方呎,現估值約8億元,附有命名權及管理權。該物業於2007年以4.55億元購入,曾以8.88億元放售,惟現調低叫價至8億元。

第二項物業為屯門鉅冠工業中心,佔地逾93,000平方呎,持貨逾40年首次放售,估值約2.08億元。此物業為區內少有單一業主持有的資產,具一定吸引力。

第三項則是大圍瑞峰花園的商舖連車位,建築面積接近14,000平方呎,包括兩個貨車位,估值約8,000萬元,現出租率達84%。2014年購入價為8,380萬元,現時估值稍有下調。

今次紀惠放售的物業大多持貨多年,未知有否向銀行融資取得貸款,但由於持貨多年,估計選擇出售的項目,對集團減債有顯著幫助,但由於工商物業市道仍然不景,近日很多投資者出售的物業與意向價都有折讓。


如你有興趣了解更多企業資產部署趨勢,我隨時可以深入分析📊。

2025年7月21日星期一

Candy Crush員工被自家設計AI 取代

當人工智慧成為效能提升的工具,是否也成為人類職位消失的開端?

在King這家《Candy Crush》的開發公司,部分員工親手打造了AI系統,目的是減少工作負擔、加快設計流程,卻意外地成為被取代的理由。2025年,公司裁撤約10%的員工,其中包括關卡設計師與敘事編劇,而他們的工作已被AI有效地模擬與執行。

裁員不是因為公司虧損,而是企業希望壓縮人力、最大化效益。有員工憤慨地指出:「我們讓產品變得更好,結果卻失去了工作。」

事實上,AI 取代現有工種比工業化時代取代人力的速度更快,將來人類保留的工種,更大機會不被AI取代的是需要人與人接觸或涉及心靈的工作。

2025年7月20日星期日

傳京東購佳寶 如何改變香港零售生態

市場盛傳中國電商巨頭京東斥資約40億元,收購本港老牌超市「佳寶食品超級市場」,並設有三年過渡期條款,由佳寶創辦人林曉毅繼續管理新業務主體。雖然京東方面尚未正式回應,但多份本地媒體引述網上流傳文件及商戶通告,指交易已於四個月前簽訂,並將於8月1日正式啟動業務重組。

佳寶成立於1991年,擁有約90間分店及逾千名員工,是本地中產及基層家庭熟悉的社區超市。此次收購不僅涉及零售網絡,更包括旗下物業資產,顯示京東有意深耕香港市場,並以實體零售為切入點。

此舉對香港零售業生態可能帶來以下幾方面影響:

零售格局重塑

京東的加入,意味著本地零售業將面對更激烈的競爭。百佳、惠康等傳統超市可能需加快數碼轉型,以應對京東可能引入的智能零售技術,如自助結帳、智能貨架及線上線下融合(O2O)模式。

數據驅動營運

京東擅長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行為,若將此能力應用於佳寶門店,將有助提升營運效率與顧客黏性,並可能改變本地零售業對顧客關係的經營方式。

物流與供應鏈革新

京東在內地建立了強大的物流體系,若能複製至香港,將有望提升配送速度與庫存管理,進一步壓縮成本,改變本地零售業的供應鏈標準。

消費者體驗升級

香港消費者或將迎來更便捷的購物體驗,包括手機下單、門店自取、會員優惠等,這些在內地已成熟的模式,可能成為香港零售的新常態。

地產與資產重組

收購涉及佳寶旗下物業,意味京東可能將零售與地產策略結合,進一步拓展其在港的資產版圖,並可能影響商業地產市場的租金與佈局。

京東收購佳寶不僅是一宗商業交易,更可能成為香港零售業數碼化與現代化的催化劑。未來三年過渡期將是觀察京東如何融合本地文化與消費習慣的關鍵時期。這場中資電商與港式零售的交匯,或將重塑香港人的購物方式與零售業的競爭格局。

不過,內地 (例如:華潤)及海外 (例如:沃爾瑪、家樂福)零售業巨企過往亦曾進入香港市場,但最後都難以撼動百佳及惠康兩大超市的市場地位。


美國8月1日對小型國家徵10%關稅

美國即將於2025年8月1日對多個小型經濟體實施新的關稅政策,此舉被認為是華盛頓針對全球貿易秩序的一次重大調整。美方計劃針對拉丁美洲、加勒比海、非洲等地的部分國家徵收10%的基準關稅,宣稱此舉旨在提振本國製造業並縮小長期存在的貿易逆差。

根據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的說法,即使這些國家未來有意與美國重新談判關稅條件,在新政策正式生效後仍須開始繳納關稅。這顯示美國並非完全關閉談判的大門,但強調任何貿易優惠將以公平與互惠為前提。

此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美國不僅針對小型經濟體,也要求其他大型貿易夥伴如歐盟、加拿大與墨西哥在特定領域開放市場或支付更高的“公平關稅”。儘管美方強調政策目的是重振製造業,外界普遍擔憂此舉可能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特別是對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造成壓力。

若這項政策如期實施,將對出口依賴度高的地區產生一定的間接影響,尤其是在全球供應鏈高度互聯的情況下,一國所面對的貿易障礙可能會波及整個地區的商業活動。

這場關稅風暴,也許只是美國重構全球貿易規則的起點。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的貿易戰,仍有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地緣經濟逐漸變得更加排他與競爭的今天,所有出口國都將面臨更加複雜的外部環境。

對於將被徵稅10%的小型國家,相信大部份都不具備談判籌碼,尤其貧困小國,大部份國民根本無力消費美國產品。

2025年7月17日星期四

英皇國際商債務重組

英皇國際(Emperor International Holdings)近日面臨重大財務挑戰,因其逾期銀行貸款金額高達 166億港元,違反了部分融資協議的條款。為穩定財務狀況,公司正積極與貸款銀行磋商債務重組方案,試圖延長借款期限並改善現金流。

公司原先提出的建議包括延長貸款期限至 2027年12月31日,並以部分香港商業物業作二級抵押。不過,這項方案遭多家銀行否決。目前,銀行已成立協調委員會與英皇展開新一輪談判,但尚未達成共識。

儘管債務壓力沉重,英皇國際仍表示其資產負債表保持穩健。公司正透過處置非核心資產、壓縮開支及提升物業出租率等策略,加強流動性。旗下物業如北京CBD的英皇集團中心出租率理想,為公司帶來穩定現金流,亦成為支撐重組談判的重要資產。

此次重組不僅牽動英皇自身命運,也折射出整體地產業面臨的挑戰。高負債、資金成本上升與市場需求疲弱,使得地產商不得不重新審視財務策略,尋求更靈活的資本運用方式。

由於英皇國際本身資產仍然雄厚,但市況欠佳下難以套現償還債務,長命債長命還對英皇國際及債權人都是好事,但相信銀行會要求更多抵押品,並要求英皇國際加快出售資產,如英皇爆煲,其他二三線發展商及銀行壞帳都會面對極大壓力。

2025年7月14日星期一

內地2元餐飲掘起

隨着消費趨勢向性價比傾斜,內地2元餐飲經濟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成為當前最火熱的街頭話題。從燒烤串到麵包店,這場平價旋風不僅撼動了傳統餐飲模式,更引發了對香港市場的省思。

在廣州、鄭州、成都等城市,街邊攤販以超低門檻投入2元燒烤生意,一串串牛肉、雞皮、魷魚只需2元人民幣,極高的性價比吸引大量年輕人與工薪族,形成夜市文化新風貌。有些攤販甚至成功升級為小型實體店,進一步延伸品牌影響力。與此同時,主打現烤現賣的低價麵包店也大舉擴張,售價2元的紅豆包、菠蘿包不斷掀起排隊熱潮。

然而,當這種割喉式價格策略映射至香港時,卻面臨重重挑戰。高昂租金、嚴格的小販政策,以及本地消費者的飲食習慣,使得這類模式難以複製。

如果這個模式最終殺入香港,必須配合超低租金,在一些旺區內的劏場或死場或許是開業的理想位置,最終整個餐飲業營收必然受拖累,而舖價或許要再承受更大壓力。


2025年7月12日星期六

Deepseek被市場唾棄

DeepSeek最近的市場表現讓人跌破眼鏡。這家中國AI新創公司曾以低成本、高效能的語言模型在年初橫空出世,一度拿下高達 50% 的使用率,但如今卻暴跌至 僅剩 3%。

為什麼會被市場唾棄?這裡有幾個關鍵原因:

- 新模型R2跳票:原定5月推出的R2模型至今未現身,引發外界對其技術瓶頸的質疑。

- 數據品質不足:R2需要更高品質的訓練資料,但中國本地資料庫無法支撐,導致模型出現幻覺體驗,生成錯誤或虛假內容。

- 硬體資源短缺:高端GPU供應不足,拖慢模型訓練效率與更新節奏。

- 使用者體驗差:為了壓低成本,DeepSeek犧牲了回應速度與上下文記憶力,導致多輪對話邏輯斷裂、幻覺率高達 52%。

- 競爭對手強勢:ChatGPT 和 Google Gemini 持續進化,流量分別成長 40.6% 和 85.8%,而 DeepSeek仍停留在半年前的技術版本。

曾經被譽為低價革命者的DeepSeek,如今面臨信任危機與技術挑戰。曾幾何時Deepseek 概念成為投資熱點,現在卻成為明日黃花,所以投資(尤其涉及未來概念),切忌all in 。

2025年7月10日星期四

OpenAI推AI瀏覽器強攻Google領地

OpenAI 近日傳出即將推出自家 AI 網頁瀏覽器,引發科技圈高度關注。這項新產品不僅挑戰現有瀏覽器霸主 Google Chrome,更可能重新定義我們與網路互動的方式。

瀏覽器新時代的開始

OpenAI 的 AI 瀏覽器融合 ChatGPT 對話介面,使用者不再需要逐一點擊連結搜尋資料,而是透過自然語言對話即可快速獲取資訊、摘要文件、甚至完成線上任務。

據報導,瀏覽器將採用 Chromium 開源架構,保有高相容性及效能,同時結合名為Operator的 AI 助理,可完成日常生活中預約、填表等繁瑣操作,企圖改寫瀏覽器的角色。

劍指 Google:挑戰搜尋霸權

Google Chrome 擁有逾 30 億用戶,是全球使用最廣的瀏覽器。然而,OpenAI 若能將其 5 億 ChatGPT 活躍用戶導入新平台,將成為搜尋市場的重要變數。

這不僅可能削弱 Google 的廣告收入,也可能讓 AI 逐漸取代傳統搜尋引擎,成為人類接觸網路資訊的主要入口。

資料主導權的角力

除了技術革新,此瀏覽器也象徵著資料主導權的轉移。OpenAI 將能直接掌控使用者瀏覽行為與互動數據,有助於進一步訓練其 AI 模型,打造更聰明的助手。

用戶的選擇:革命還是風險

儘管新瀏覽器具有高度話題性,使用者仍需考慮隱私保障與功能完整性。面對 Chrome、Safari 等成熟瀏覽器的競爭,OpenAI 是否真能撼動市場結構,仍有待觀察。

2025年7月8日星期二

Meta 引AI 人才挖角潮

近日,Meta 在全球 AI 人才爭奪戰中強勢出擊,掀起科技圈新一輪震撼。馬克・朱克伯格親自出馬,點名招攬 OpenAI 核心研究員,並以高達 1 億美元的簽約獎金作為籌碼,展示出前所未有的誠意與野心。

僅一週內,Meta 便成功挖走 8 位 OpenAI 資深研究人員,其中包括多名 GPT-4 和 o3 模型的核心成員。此外,Meta 還成功招募到蘋果 AI 團隊負責人,據傳其年薪高達數千萬美元。這些重量級人事變動反映出 Meta 對 AI 領域的長期佈局及急切投入。

面對 Meta 的猛烈攻勢,OpenAI 迅速展開反擊。他們從 Meta、Tesla、xAI 等公司反挖角多位頂尖工程師,其中包括 LLaMA 模型作者 Angela Fan 及 Tesla 軟件副總裁 David Lau。不僅如此,OpenAI 更擴大其研究員駐留計畫,以每年約 21 萬美元的薪酬,吸引來自物理學、神經科學等跨領域人才,試圖在保持研究多樣性的同時穩住陣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能夠推動大型語言模型的頂尖人才在全球僅約 2000 人。這場激烈的人才爭奪,不僅關乎金錢,更是企業文化與使命感的角力。OpenAI 行政總裁山姆・奧特曼直言:「AI 領域的傳教士終將戰勝雇傭兵」,意指真正熱愛科技的人最終會引領發展方向。

Meta 豪氣挖角的背後,其實正反應Meta 在這場AI角逐處於較落後位置,所以要高薪挖角,急起直追。

2025年7月7日星期一

金磚國遭美加徵額外關稅

最近於巴西舉行的第17屆金磚國家峰會上,全球目光再度聚焦於新興經濟體的聯合聲音與美國的貿易政策碰撞。隨著金磚集團愈趨壯大,涵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與南非,以及最新加入的伊朗、沙地阿拉伯等國,其影響力在全球貿易與地緣政治中不容忽視。

美國總統川普在峰會期間發表強硬聲明,表示任何支持金磚反美政策的國家將面臨額外10%的進口關稅,並強調沒有任何例外。此一舉措立即引發全球市場震盪,並在峰會會場內外掀起激烈反應。

金磚聯盟則發表聯合聲明,批評美方無差別徵稅的政策,強調這不僅破壞公平貿易,也削弱世界貿易組織的制度基礎。中國外交部則表示,金磚合作是一種開放包容的模式,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並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戰。

關稅風波的擴大可能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深遠影響。許多亞洲地區包括香港在內,其角色雖非直接參與金磚決策,但因地理與金融連結,勢必會感受到貿易壁壘帶來的經濟壓力。業界人士憂心若美中貿易緊張再度升溫,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與轉口中心的地位將面臨考驗。

這場政策衝突,映照出全球經濟正處於多極化與重塑格局的風口浪尖。金磚與美國之間的摩擦,或許不只是一場關稅之爭,更是制度選擇與話語權的競技場。

由於新關稅將於8月1日起徵收,特朗普對金磚國家開刀,正是要殺一儆百。

2025年7月5日星期六

領展小規模裁員的啟示

領展(0823.HK)據報正進行小規模裁員,以應對目前充滿挑戰的營運環境。  

集團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根據最新年度業績報告,已著手全面提升營運效率,涵蓋所有可控開支,包括人手配置及薪酬安排。  

目前正精簡少量職務及崗位,務求在保障服務質素的同時,確保每一項開支均能為基金單位持有人帶來最大回報。領展強調,有關措施具平衡性及審慎考量,目的是在艱難環境下維持集團穩健發展。

繼銀行出現裁員潮,相信香港裁員潮會繼續漫延,市道轉差影響企業盈利,而且人工智能亦為工作流程增加效率,從而引發各行各業裁員潮。

香港現時失業率仍然維持低水平,很大程度因移民潮令近年勞動力短缺,但企業招聘將減少,而且裁員潮將一浪接一浪。

2025年7月4日星期五

美國計畫限制對馬來西亞和泰國出口AI晶片

美國近日掀起新一輪出口管制風暴,計劃限制對馬來西亞與泰國出口高階人工智能(AI)晶片。此舉旨在防止中國透過東南亞第三方途徑,取得用於AI訓練的美國尖端晶片,引發國際政經關注。

美國早已禁止晶片巨頭輝達 (NVIDIA) 等企業直接向中國出口最先進的AI處理器。然而,美方懷疑中國部分企業透過馬來西亞和泰國的雲端資料中心繞道購得這些晶片,以進行大型AI模型訓練。因此,美國商務部正在制定新規範,擴大出口限制範圍,防止技術轉移。

據悉,初步草案將禁止美國企業向馬來西亞與泰國出口AI晶片,不過部分在當地運營的美國及其盟友公司,在新規實施初期仍可豁免申請,避免供應鏈瞬間中斷。輝達則表示,目前並無證據證明有晶片最終流入中國,顯示情況仍有待查明。

此一政策轉變是特朗普政府重塑AI出口控制政策的第一步,標誌著美方在科技地緣政治上的戰略再調整。

2025年7月3日星期四

Uber司機司法覆核勝訴 的士牌主大難臨頭

兩名擁有 Tesla 電動車的 Uber 司機早在 2018 年申請出租汽車牌照,原意是提供豪華點對點交通服務,但遭運輸署以未能證明市場需求及服務獨特性為由拒絕,交通審裁處亦駁回上訴。

他們於 2021 年入稟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法官高浩文在 2025 年 7 月 3 日裁定二人勝訴,撤銷審裁處的決定並要求重新考慮申請。判詞更批評審裁處要求申請人證明服務獨特性的主張近乎荒謬,並指出網約車與婚禮花車等獲發牌的出租服務性質相同,拒絕發牌的立場存在矛盾。

對的士業界而言,這宗案件可能加快網約車司機能合法申請出租牌照的政策,甚至可能對政府即將推行的網約車帶來更寬鬆規管,如果網約車司機可輕易按現有政策框架下獲發出租汽車牌照,的士牌價歸零指日可待。


想深入探討這場「的士 vs 網約車」的制度之爭嗎?還是你對香港交通政策的未來有什麼想法?

2025年7月1日星期二

鴻星中菜結業

鴻星中菜Moko 店結業,翻查鴻星集團網業,這是僅餘的鴻星海鮮酒家,未知會否另覓店舖經營。

不過,鴻星集團旗下仍有多個品牌的餐廳酒樓,鴻星中菜結業不代表集團全軍覆沒。

鴻星集團由已故舖王鄧成波家族經營,地產市道疲弱,鄧成波家族及不少旺市時以高槓桿擴張的著名投資者都屢傳財困,而香港的餐飲及零售市道亦十分疲弱,今次鴻星中菜Moko 店結業,正是香港現在經濟的寫照。

特朗普考慮驅逐首富馬斯克出美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回應馬斯克對其「大而美」稅改法案的批評時,曾公開表示會考慮將馬斯克驅逐出美國。

事情的起因是馬斯克強烈反對該法案,甚至揚言若法案通過,將成立新政黨美國黨來挑戰共和黨的主導地位。特朗普則反擊稱,馬斯克旗下的公司如特斯拉和SpaceX獲得了大量政府補貼,若取消這些補貼,馬斯克可能不得不打包回南非。

特朗普還提到可能讓政府效率部(DOGE)調查馬斯克的補貼情況,甚至戲謔地說這個部門是個怪物,可能會吃掉馬斯克。

不過,馬斯克是美國公民,想要驅逐他並不容易。除非能證明他在入籍過程中有重大欺詐行為,否則撤銷公民身份的門檻極高。

假如馬斯克移民到其他國家,撤走美國資金,相信會大受歡迎,但這個七傷掌應該不是馬斯克的考慮方案,但他成立美國黨的構想,似乎也顯示他不會因與特朗普的爭執而轉投民主黨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