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星期一

新世界發展否認大股東注資

當前市場盛傳新世界發展可能獲得控股股東鄭氏家族注資,引發外界高度關注。然而,新世界已迅速發聲明澄清,否認有任何注資計劃,並強調未接獲相關提案。公司亦已向控股股東查詢,確認並不知悉任何須予披露的內幕消息。

這場風波源自媒體報導,指新世界正尋求約100億港元的資金注入,並與黑石集團及新加坡凱德集團等潛在合作方展開初步接觸。雖然相關機構未有正式回應,但消息一出即引起市場熱烈反應,新世界股價一度飆升逾10%,反映投資者對其財務狀況的敏感度。

事實上,新世界近年面對高負債壓力,資產出售與融資安排成為焦點。據悉,公司正與德意志銀行磋商貸款事宜,以優化資本結構。儘管注資傳聞已被否認,但市場對新世界未來的財務策略仍抱持高度關注。

鄭氏家族作為新世界的控股股東,其動向自然牽動市場神經。此次澄清雖暫時平息傳言,但也突顯出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透明度與溝通的重要性。未來新世界如何應對財務挑戰,仍是投資者密切觀察的焦點。

不過,就算真係注資,單deal 未落實,真的沒有任何需披露資料,而且即使大股東真的注資救亡,都要看時機和估值。大股東注資與否仍是言之過早,但肯定政府和銀行都擔心新世界發展會倒下,屬大得不能倒的企業。

歐盟主席乘坐客機降落保加利亞時擬受俄羅斯干擾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乘坐的專機在降落保加利亞南部城市普羅夫迪夫時,疑似遭遇俄羅斯干擾,導致飛機的 GPS 導航系統失靈。這起事件不僅突顯了航空安全的脆弱性,也再次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推上風口浪尖。

根據保加利亞空中交通管理部門的說法,馮德萊恩所搭乘的專機在接近保加利亞領空時,衛星導航系統突然失效。飛行員被迫改用紙本地圖與地面雷達協助,最終成功安全降落。雖然事件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其背後的安全隱憂引發歐盟高層的高度警覺。

保加利亞政府指出,近年來 GPS 干擾事件在東歐地區日益頻繁,尤其是在靠近俄羅斯邊境的空域。專家認為,這類干擾可能源自俄羅斯部署的電子戰設備,目的在於削弱北約與歐盟的空中偵察與通訊能力。儘管克里姆林宮否認與此事件有任何關聯,歐盟方面仍強烈譴責此類行為,並視之為對歐洲安全的挑釁。

馮德萊恩此行原為出席保加利亞與希臘天然氣管道的啟用儀式,象徵歐盟在能源自主方面的重大進展。然而,飛行途中遭遇干擾的消息迅速成為焦點,凸顯了俄烏戰爭背景下,歐洲領導人面臨的安全挑戰。

歐盟目前正加速推動低軌道衛星系統的建設,以強化導航與通訊的抗干擾能力。同時,成員國也在強化空防與電子戰防禦措施,確保高層官員的行程不受外部勢力威脅。

今次事件,或許對歐洲局勢帶來負面影響,但歐洲各國或許難有真正強硬回應。

2025年8月31日星期日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特朗普全球關稅不合法 但允許繼續有效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於2025年8月29日裁定,特朗普總統實施的大部分全球關稅措施違法,特別是其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所徵收的「對等關稅」及其他關稅,認為這些措施超越了總統的權限,缺乏國會明確授權。法院指出,IEEPA賦予總統應對國家緊急狀態的權力,但未明確包括徵收關稅的權力。然而,法院允許這些關稅措施繼續生效至2025年10月14日,以便特朗普政府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

特朗普隨後表示,該裁決若維持將摧毀美國,並計劃在最高法院尋求翻盤。白宮已迅速提出上訴,顯示其決心維持關稅政策。此裁決對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構成重大挑戰,但暫時的寬限期使得關稅在審理期間繼續有效,影響全球貿易談判及相關國家的策略。

特朗普做事要快,經常以法律以外途徑意圖速戰速決,但經常受到法律挑戰。不過,就關稅戰而言,的確也達成不少協議。

2025年8月25日星期一

九建6月底止資本負債比率100.9%

香港地產市場面對多重挑戰,九龍建業(0034.HK)在2025年上半年展現出穩健的財務調整策略。根據最新財報,截至6月底,九建的資本負債比率為100.9%,雖然仍高於理想水平,但已較去年底的104.4%有所改善,反映出公司在財務結構上的積極調整。

九建目前的銀行貸款總額約為187.4億元,較去年底減少約2%。其中,一年內到期的貸款約為17.09億元,而公司手持現金則達9.57億元。上半年,九建成功透過香港及內地物業項目帶來現金流入,包括將軍澳海茵莊園約13.67億元,以及內地項目約3.68億元,進一步強化資金流動性。

為進一步降低負債比率,九建已出售逾3.5億元非核心資產,並將持續推售海茵莊園餘下單位、半山名滙、清水灣道項目及內地物業,以期帶來更多現金流入。

市場預期美國9月會減息,一衆高負債企業寄望能減低利息開支,而一衆財困地產商更希望減息能刺激物業成交,加快出售物業套現。

2025年8月22日星期五

財務公司倒閉潮

自2021年起,香港財務公司數量持續下滑。根據統計,短短四年間已有超過440間財務公司退出市場,持牌放債人數由高峰期的約2,500間減至2024年的2,046間。曾經被視為搵快錢的財仔殼牌照,如今價格暴跌至不足十萬港元,反映出市場信心的急劇萎縮。

財務公司倒閉潮的成因並非單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織所致:

(1) 樓市低迷:房地產價格下跌,抵押品價值縮水,導致壞帳風險飆升。許多財務公司依賴物業抵押貸款,當樓價不再穩定,資產保障機制失效,風險迅速擴大。

  (2) 利率政策調整:政府將財務公司最高可收取的利率由60%下調至36%,直接壓縮了利潤空間,使高風險借貸模式難以為繼。

(3)  監管趨嚴:新規定要求財務公司向「信資通」提交借款人信貸資料,增加合規成本,也使得高風險客戶更難獲批貸款,進一步削弱業務量。

(4) 消費者行為改變:隨著金融科技興起與信貸透明度提升,市民傾向選擇利率更低、條件更穩定的銀行或網上貸款平台,傳統財務公司逐漸失去競爭力。

面對倒閉潮,部分財務公司選擇轉型,例如專注於企業融資、物業管理或與金融科技平台合作,尋求新的出路。然而,轉型並非一蹴而就,需面對技術、資金與人才的多重挑戰。

---


如果你對某家財務公司的現況、行業前景或投資風險有興趣,我可以幫你進一步分析。這場風暴還遠未結束,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2025年8月20日星期三

DFI 計劃在港大裁員

當前香港零售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DFI零售集團(前稱牛奶公司)近日宣布將在港進行裁員,引起業界關注。作為惠康、萬寧、7-Eleven等知名品牌的母公司,DFI此舉不僅反映出企業內部的結構調整,也揭示了整體市場環境的壓力。

根據集團行政總裁貝思哲(Scott Price)向員工發出的內部電郵,裁員的主要原因是支援職能成本不斷上升,導致營運架構過於複雜,決策效率下降,甚至影響產品成本。他指出,這種情況已不符合集團的業務目標,必須作出改變。

裁員措施包括削減部分香港員工職位,並將部分職能外判,以簡化營運流程。此舉旨在提升效率,並回應消費者對低價商品的需求。雖然集團未有公布具體裁員人數,但其在港澳地區擁有超過7,000名員工,旗下分店遍佈全港,包括約280間惠康、逾40間Market Place、逾320間萬寧及超過1,100間7-Eleven。

DFI在今年上半年錄得虧損約3,800萬美元,營業額亦按年下跌0.4%至43.87億美元。這些數字反映出香港零售業正面對消費者北上消費、遊客減少及營運成本上升等多重壓力。

DFI的裁員行動或許只是冰山一角,未來更多零售企業可能也會面臨類似的調整。在這個轉型的時代,企業如何在成本與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

香港近期的失業率與就業不足率上升,揭示了本地勞工市場面臨的多重挑戰與深層結構性問題。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2025年5至7月期間,失業率升至3.7%,失業人數達14.5萬人,創下近三年新高;而就業不足率則維持在1.4%,顯示不少市民雖有工作,卻未能獲得足夠工時或穩定收入。

首先,零售業的裁員潮成為焦點。DFI零售集團在港裁減人手,反映出本地零售業正面對消費模式改變、成本壓力與北上消費的衝擊。網購興起與高昂租金令傳統零售難以維持原有規模,導致失業率在該行業升至5%,成為重災區之一。

其次,就業市場的分化現象日益明顯。建造業與餐飲業的失業率分別高達7.2%與6.4%,顯示基層工種受影響尤甚。相對地,社會工作與清潔行業的失業率則有所改善,反映部分行業仍具吸納力。然而,就業不足人數增至5.52萬人,突顯出隱性失業的問題愈趨嚴重。

第三,畢業生湧入勞動市場亦對短期數據造成影響。每年夏季均有大量應屆畢業生尋找工作,令失業人數短期上升。雖然此屬季節性現象,預期至9月後情況將有所緩和,但亦突顯青年就業支援的重要性。


最後,企業與政府需共同應對這場勞工市場的挑戰。大型企業如DFI的裁員行動顯示,即使是具規模的公司亦難逃經濟壓力。

2025年8月19日星期二

軟銀白宮雙雙入股英特爾

國政府與日本軟銀集團近日雙雙入股英特爾,引發業界高度關注。這不僅是資本操作,更是地緣政治與科技戰略交織下的重要佈局。

美國政府透過《晶片與科學法案》提供的資金支持,考慮將補助轉為股權投資,可能取得英特爾約10%的股份,金額高達100億美元。此舉不僅加速資金到位,也可能使美國政府成為英特爾最大股東,進一步鞏固本土晶片製造能力,減少對外依賴,尤其是在高階製程領域。

與此同時,日本軟銀集團也宣布以每股23美元的價格投資20億美元,取得約2%的英特爾股份。軟銀此舉被視為對美國半導體製造的長期信心表態,也與其在AI晶片領域的佈局密切相關。軟銀目前是Arm Holdings的主要股東,並積極推動「伊邪那岐」專案,目標是打造新一代高效能AI晶片,挑戰輝達與台積電的領先地位。

英特爾近年在製程技術與AI晶片市場的競爭中略顯疲態,面對台積電與輝達的強勢崛起,急需外部資源與策略合作來重振旗鼓。新任執行長陳立武上任後積極推動改革,包括裁員、成本控管與策略重整,並與孫正義展開密切合作,未來可能在晶圓代工與AI領域展開更深層次的聯盟。

這場由政府與企業共同推動的資本重組,不僅為英特爾注入新動能,也可能改寫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格局。在科技與政治交織的時代,晶片不只是技術產品,更是國家戰略的核心資產。英特爾能否藉此翻身,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