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消費趨勢向性價比傾斜,內地2元餐飲經濟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成為當前最火熱的街頭話題。從燒烤串到麵包店,這場平價旋風不僅撼動了傳統餐飲模式,更引發了對香港市場的省思。
在廣州、鄭州、成都等城市,街邊攤販以超低門檻投入2元燒烤生意,一串串牛肉、雞皮、魷魚只需2元人民幣,極高的性價比吸引大量年輕人與工薪族,形成夜市文化新風貌。有些攤販甚至成功升級為小型實體店,進一步延伸品牌影響力。與此同時,主打現烤現賣的低價麵包店也大舉擴張,售價2元的紅豆包、菠蘿包不斷掀起排隊熱潮。
然而,當這種割喉式價格策略映射至香港時,卻面臨重重挑戰。高昂租金、嚴格的小販政策,以及本地消費者的飲食習慣,使得這類模式難以複製。
如果這個模式最終殺入香港,必須配合超低租金,在一些旺區內的劏場或死場或許是開業的理想位置,最終整個餐飲業營收必然受拖累,而舖價或許要再承受更大壓力。